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本市鼓励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在推进优势产业开放方面,将优化急需药品、医疗器械等通关和审批流程。昨天,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市司法局局长李富莹在对条例草案作说明时介绍,截至2021年8月,自贸试验区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4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7.8亿美元。自贸试验区以全市7‰的面积贡献了全市10%的税收和近三成的外资企业增量。
据了解,条例草案主要包括十方面的内容。其中,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创业基地,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吸引国际知名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落地。
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探索构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提供通信服务保障。探索制定信息技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创制数据交易标准和流通服务体系,探索数字贸易规则。
在推进优势产业开放方面,鼓励开展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优化急需药品、医疗器械等通关和审批流程,探索建设国际研究型医院、病房,开展跨境远程医疗,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同时,优化国际学校布局,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允许外商投资单独设立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此外,本市鼓励自贸试验区创新文化业态,推动网络视听、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等业态发展,促进文化贸易和文化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