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直面“烤”验 小心中暑
夏天喝热饮让你更凉快
燕麦预防心血管疾病
腹泻不宜吃大蒜
最适合夏天吃的6种瓜
打好商务领域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组合拳”
自制果酒当心甲醇超标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面“烤”验 小心中暑

 

近日,京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迟骋提醒公众,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运动的人群需防范中暑和热射病。

不同类型中暑表现不同

中暑是指由于人体处于热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高达70%。

先兆中暑者会出现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等症状,但因为这些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不易引起重视。轻症中暑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不同种类的中暑表现不同。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可能与体内严重的钠流失(大量出汗和摄入低张液体,如白水)和过度通气有关。

热衰竭表现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症状,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热射病的表现大多有高热(直肠温度≥41摄氏度)、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实际上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阶段。它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发生热射病时,人体大脑失去对体温的调节和控制,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机制散热,从而出现体温异常增高,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衰竭,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类临床疾病。

人体内所有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当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时,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体内的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热射病会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加之,夏天大量出汗,丢失水分的同时丢失大量盐分,这时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的衰竭,让病情雪上加霜。

一旦中暑如何应对?

一旦发现自己或有人中暑,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

脱离中暑环境 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果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摄氏度,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厘米。

量体温 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应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

快速降温 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在中暑急救中尤为关键。最好在2小时内将患者的体温由40摄氏度以上降至38.5摄氏度,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可用方法有:蒸发降温,用凉水喷洒或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吹风快速散热,也可用湿毛巾或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并持续扇风;冷水浸泡,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用大型容器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中,特别应注意确保患者头部不会进入水下,并保护呼吸道,防止误吸及溺水;冰敷降温,使患者头戴冰帽或枕冰枕,或将纱布包好的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腋下等血管较丰富、散热快的部位,注意每次放置时间不多于30分钟,防止冻伤。

快速补液 如果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的可以现场快速静脉输液,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用4摄氏度的更好,既有降温作用,也可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输液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为什么老年人易中暑?

炎热夏季,部分老年人因惧怕吹空调引起不适,或出于省电的考虑,不愿意选择开空调降温。老年人伴有多种基础病,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变弱,因此在临床上是中暑的高危人群之一。建议老年人开空调时可适当调高温度,也可通过除湿功能增加舒适度。同时,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患者,切忌冷风对着头面部和胸部直吹,避免因血管剧烈收缩导致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急症。

中暑就要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胶囊或藿香正气水有解暑作用,在闷热天气和出现先兆中暑时,可以用来预防和缓解症状。

专家提示,并非所有的中暑都适合服用藿香正气。中医上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藿香正气不适用于“阳暑“。因为藿香正气本身有解表升温的作用,反而会更热。藿香正气适用于在室内高温、湿热环境中突然着凉的情况。但因长时间户外活动导致中暑的患者,服用藿香正气效果不佳,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钟艳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