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出现连续降温,风寒效应明显。市疾控中心提示,面对温度的断崖式下降,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和对心脑血管的保护,特别是老年人群,在秋冬季更需要提高警惕,谨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市疾控中心介绍,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在冷空气的刺激下,外周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此时血流阻力会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会相对升高,这一现象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成年人中均可存在,而且年龄越高,血压变化越明显。同时,寒冷还可能导致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增高,血管痉挛,动脉粥样斑块易于破裂,从而诱发心血管事件。
有研究显示,极端低温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秋冬季更要做好对心血管的保护。
市疾控中心提醒,抵御寒流的袭击,最直接的就是做好保暖工作。外出时及时添加衣物,必要时应适当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如必须外出,一定要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袜,鞋袜的尺码适当宽松一点,不要影响到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戴上口罩和帽子,尤其不要让脖颈暴露在外,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
同时,要注意身体活动的时间地点选择。天气寒冷时,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晨练。如果想外出活动,最好选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点以前的时间段,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活动可以选择散步或打太极拳。在室内时,可以做一些力量练习,如弹力带,还可进行柔韧性和平衡性的练习。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初冬时节,适量吃一些能增强机体抵抗寒冷的富含蛋白质及高热量的食物,但一定要注意均衡饮食。不要吃得过精,主食应讲究粗细搭配,可适量吃些黑米、黑芝麻、黑豆等。秋冬季仍然要按照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来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突然的情绪激动也会威胁心血管健康,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不抽烟、不饮酒,控制好“三高”。慢性疾病患者应坚持遵医嘱服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本报实习记者 宗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