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0时,北京市正式启动供暖。供暖季来临,常常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好,会导致人们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发紧、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等不适感。这种环境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也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冬季预防“暖气病”是人人都需做好的功课。
“暖气病”不是病 但不能掉以轻心
“暖气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而是指因室内温度过高、过于干燥、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导致人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尽管“暖气病”没有酿成实质性病变,但大众不能掉以轻心。
若长时间存在“暖气病”症状,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呼吸、泌尿、皮肤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最易受“暖气病”的侵袭,鼻咽干涩、口舌皲裂、胸闷咳嗽都是呼吸道“暖气病”的初期症候。如果及时补水,这些问题通常都能得到缓解。若是持续时间太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发痒和咳嗽,极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发展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顽症。
与此同时,人体皮肤也易受到“暖气病”的“偷袭”。冬季皮肤本来就呈缺水状态,在有供热设备的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散失,加剧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还会加重皮肤瘙痒程度。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办公室一族来说,还易造成干眼症等不适。
另外,“暖气病”还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这些尿液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若长时间待在暖气房里,部分体液就会无形中蒸发,致使尿量减少,难以正常洗涤和清洁尿路,进而罹患泌尿系感染和尿路结石。
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是关键
要想远离“暖气病”,就要从家居环境着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建议将室温控制在18°C-24°C之间,湿度在50%-60%为宜。
倘若室内温度过高,则会影响人的散热功能。如果散热不良,就易体温升高、血管扩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保持湿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人工加湿,如室内安置水盆或往地面洒水,还可用加湿器加湿,在暖气片上放盆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可在室内养些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常春藤等。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有助于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能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从而让居室变得生机勃勃,给人带来好心情。
4妙招远离“暖气病”
经常开窗通风 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易使空气中存留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加上室温过高,很容易带来暖气病。因此,冬天应经常开窗通风,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每天不少于两次,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对流风,每次开窗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及时补充水分 长期在暖气房中,应该注意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多吃含有水分较多的水果和蔬菜或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品,如萝卜、银耳、百合、莲子、西红柿、梨子、苹果等。还可以适量吃点蜂蜜,有益于清咽利喉、消肿止咳。
保证充足睡眠 日常工作生活要保持乐观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按摩穴位 供热期间经常按揉照海、太溪、三阴交等穴位,可达到滋肾阴、润肺燥的目的,有效缓解内燥引起的不适感。具体操作为每日按摩每穴1-2分钟,每日两次。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