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送温暖不妨加送一点“精神食粮”
以智能化为抓手创新职工培训模式
“法律体检” 治劳动关系“未病”
立法保护传统村落
别被“宝宝专用” 给忽悠了
惩治“差评”类敲诈勒索犯罪须求根治本
“窗帘约定”体现 邻里守望相助精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1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温暖不妨加送一点“精神食粮”

 

给困难职工赠送“精神食粮”,花不了几个钱,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工会有没有竭诚服务职工的诚心实意。

岁末年初,各地各级工会陆续启动一年一度的向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有读者投书建议,工会在准备米面粮油等慰问品及慰问金这些惯常“标配”的同时,可否加送一点“精神食粮”,或许比送钱送物更有用。

这是一个好建议,不仅有道理,而且有可操作性。

送温暖是“雪中送炭”。对于困难职工来说,米面粮油、慰问金确实可解一时燃眉之急,但却很难帮助他们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贫困。俗话说:救急救不了穷。如果困难职工缺乏独立谋生、自我解困的技能或途径,难免出现“年年助困年年困、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如此循环往复,终非长久之计。况且,送温暖资金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休止地填补无穷尽的困难“无底洞”。

出路在哪里?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物质),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获取物质)的方法。一条鱼固然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对于困难职工来说,多学习一点知识,掌握一门技能,有助于扩大就业选择,增加收入机会,进而改变生活窘境,自然是彻底脱贫解困的长久之计。

工会要给困难职工“授之于渔”,送温暖之际不妨加送一点“精神食粮”,如赠订一份报纸或者杂志,赠送一些长知识、学技能的书籍,哪怕是相关的网上链接。如果再精细一点,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困难职工选赠适合其学习和掌握的专业书刊,总之,让他们开阔一点眼界,转变思想观念;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创造新生活的知识储备;了解更多致富信息,掌握一门从业技能,把这些用之于就业、劳动,就可能使他们的生活大为改观。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助困比物质助困的意义更加深远,也更有成效。

给困难职工赠送“精神食粮”,花不了几个钱,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工会有没有竭诚服务职工的诚心实意。因为,送米面粮油、慰问金的工作比较简单,买了,送了,送温暖活动也就结束了。而送“精神食粮”则“麻烦”许多,譬如,事前选择什么样的书刊合适?如何有针对性地为困难职工“量身定制”所学知识、技能?事后能不能“跟踪”督促、指导?要不要适时调整服务……都是需要认真谋划并且持续努力的。可以说,这也是对工会是否真正成为职工“娘家人”的一个检验。

工会给职工赠送一些“精神食粮”,不必局限于年节送温暖活动,也不一定只对困难职工,平时就可以随时做,及时做。全国总工会上月部署开展的“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六送”要求中就包括“送思想文化、送温暖关爱”,二者结合起来,不就是送温暖的同时“加一点‘精神食粮’”么?而且针对的还是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这些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可谓精准、及时。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送温暖的同时加送一点“精神食粮”是个好建议,希望更多的工会组织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一些尝试。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