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非寒,明丽堂皇。”一说到漆器,人们就会联想到古代贵族的奢侈生活。确实,在古代,漆器造价昂贵,不是贵族真的用不起。漆器制品,顾名思义,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不少人接触之后都特别喜欢。“如今认识漆器的人越来越多。”1月13日,第二届“北京大工匠”漆器制作工挑战赛比赛现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郭鸣一语道破了“燕京八绝”之一——漆器的现状,也提到了举办传统技艺工种比赛的意义。
走进现场,记者瞬间被比赛的紧张气氛所感染,8名参赛选手分坐两排,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地专注于手中的活儿,他们要在7.5小时的限时内,在8厘米×7厘米的一块漆板上,雕出一幅关公的人物头像。
“这就好比画画,让你画一幅牡丹花和画人物肖像,肯定不同。雕漆也一样,除了要掌握下刀的力度,还需要考虑切面的角度,你剔红出来的鼻子、眼睛等五官,甚至于发丝,都是很需要功力的,这都是经验所在。”漆器制作工比赛裁判文乾刚告诉记者,坦白说,雕漆是一种典型的工繁料贵的工艺美术品,在厚重的漆层上进行创作雕刻。
“我们今天的实操考题是漆器制作工艺中的剔红工序,我管它叫核心工艺。雕漆工艺的制作技术不但程序复杂、耗工繁巨,技艺亦高难。从生漆收割、胎坯制作到漆器形成,有制漆、胎胚、灰地、漆地、装饰五大工艺,50多道工序、82道生产环节。一件真正的雕漆艺术品,一般要刷上厚度20毫米左右的漆才能进行雕刻,一般来说,1毫米厚的漆要刷20遍。”文乾刚说。
文乾刚从事漆器制作已30多年,他见证了北京漆器的辉煌,也感到古老工艺品发展的艰难。2000年左右,他工作的北京漆器厂停产。“当时做漆器待遇低,加上工艺复杂,做一件成品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年轻人对此基本不感兴趣,宁愿选择外出务工。”文乾刚认为,产品设计理念较落后,与市场脱轨是漆器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
在郭鸣看来,任何艺术创作都是立意高尚、志存高远。“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漆器制作也应如此,静下心来,潜心创作,发扬光大。
最终,种子选手吴书利和挑战者赵海伟杀出重围。作为传承人,如何将漆器“发扬光大”?这也是吴书利经常考虑的问题。“重振漆器技艺,必须做到传承保护与开发创新并举。就漆器产品而言,它的根基和灵魂是漆器传统技艺以及附着其上的传统文化内涵,但因为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审美需求不同于以往,漆器需要在传承技艺基础上寻求变化,比如让产品更时尚、更精致,更具有功能性。”
□本报记者 白莹/文 陈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