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微信转错账不能只由“手滑者”买单
外卖小哥体验交通引导员值得借鉴
“跳槽涨薪” 究竟谁最受伤
消除“大件歧视” 要对症下药
虚假整改
真相跑在前头才能遏制“暴雨中的谣言”
外卖小哥持健康证上岗 须强化监管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转错账不能只由“手滑者”买单

 

对于移动支付过程中转错账这件事,似乎只能由“手滑党”们自己来买单了。但是从情理上来说,这显然有失公平与公正。

移动支付方式给好友间转账带来了便利,但这样的“乌龙”也时有发生:不小心转账转错了人,对方收了钱却不还钱,甚者删好友、拉黑。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客服,但当客服始终让你“与好友协商解决”的时候,你该怎么办?网友感叹,失手点错就只能自认倒霉吗?(7月 4日《劳动午报》)

现在移动支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全面取代现金支付,成为社会主流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的优点我们已经多次说过,这里不再赘述,而对于它的弊端或者是隐患,各方却谈之甚少,但是一旦有人遭遇,一方面会带来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维权过程也十分艰难。

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意外情况”,就是把本来转给甲的钱不小心转给了乙,而乙明明知道不是转给自己的钱,但是却不愿意退回,甚至干脆拉黑对方,玩消失,网友们把这种转错账的马大哈戏称为“手滑党”。一旦有人遭遇这种情况,最先想到的是联系平台客服,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平台客服给出的回答都是“与好友协商解决”,或者是以“保护用户隐私”为名,拒绝提供对方的信息。

这时候,不甘白白蒙受损失的当事人,会选择向警方报案,但是各地警方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未有统一的做法。比如今年3月,武汉市民微信转错500元钱报警,警方未予立案;今年4月,江苏省宿迁市一女子错转2000元,警方通过研判走访找到收钱方,并协调解决归还。一些当事人会转而向法院求助,但是一些法院表示必须由当事人提供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才能受理,问题是这些拿了别人钱拒绝归还者,往往都是当事人在各种场合或条件下添加的“好友”,并非真正的好友,何来真实身份信息?

事情发展到这里,对于移动支付过程中转错账这件事,似乎只能由“手滑党”们自己来买单了。但是从情理上来讲,这显然有失公平与公正。为此,我们首先需要使用移动支付的网友自己做好各种防范举措,比如每加一个微信好友, 都做好备注名字,以免和同名者搞混;比如在进行大额转账之前,最好先通过各种方式确认好对方的身份。

但仅有这些,还是无法完全避免有人“手滑”,而在各路业内人士看来,为此应该承担最大责任的,还是支付平台方。首先来说,移动支付平台作为信息掌握者,应该给用户开辟事后援助机制,用户的交易是在平台上完成的,当个人不能协商解决的时候,平台应从中进行调解。其次一点,支付平台建立转账延时到达机制,对达到一定数额的转账实行延时到账,以加强转账行为中对主动行为人的保护。最后,目前微信的转账到达机制是自我选择的,用户默认选择为收款方实时到账,如需延时到账需要自行选择,该种方式难以全面避免风险。为此可以采用一定额度内默认实时到账、超出额度延时到账的机制,给予用户更完善的保障机制。

□苑广阔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