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2016年6月1日起,“快递实名制”作为国家行业标准正式开始施行。根据《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收寄快递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快递单必须实名,并且需先通过快递员检查验视。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这一举措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呢?记者调查发现,“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一些群众出于隐私考虑,拒绝提供相关信息,而快递员也怕麻烦,并不过问,这或许是导致“快递实名制”持续遇冷的重要因素。(6月11日《重庆晨报》)
快递实名制施行1年多,为何效果不佳?快递公司担忧实名制增加行业成本等是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快递用户担心个人信息安全遭泄露,而对快递实名制有明显的抵触情绪。那么,快递实名制真的与个人信息安全保障高度矛盾对立吗,落实实名制必须以牺牲个人信息安全为代价吗,两者永远无法完美融合吗?显然不是。其实,只要快递实名制落实中能够完善相关细节政策及配套措施,做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理论上快递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是可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快递实名制远不像有些人想象中的那样风险重重。但由于当前公众个人信息安全屡遭危机,诱发了各类骚扰、诈骗等犯罪活动,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个人利益,使得相当一部分公众对实名制等涉及个人信息相关的动作,不由自主地会产生警觉心理和抵触情绪。
其实,包括快递实名制在内的实名制度,其初衷都是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若能得到妥善落实,好处应是显而易见。换言之,收集利用用户个人信息从来都不是实名制的目的所在,而实名制与信息安全之所以从本应相互支持促进,变成今天这种相互克制“两不相容”的境地,完全是落实执行当中出现了不应有的误差。笔者相信,若是快递实名制能够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绝对安全,祛除负面影响,只留积极作用,绝大多数用户都会对实名制举双手赞成。□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