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工匠严重缺乏呼吁制度破局
登山也要守“规矩”
夯实信息安全基础 化解实名制困局
公车统一标识后 仍需要加强监管
末位淘汰
高考后可放松不可放纵
治理医疗垃圾 重在管好源头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工匠严重缺乏呼吁制度破局

 

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度设计可以也应该倾斜。虽然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培育科研人才,让他们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工程师、科学家,但也不应排斥培育技术人才,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历练有为,成为大国工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9日透露,截至2015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达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高技能人才达450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6%,总量严重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等现象依然严重。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6月9日新华社)

高技能人才即通常所称的“八级工”等高技术人员,也即“大工匠”。需要的岗位乏人应聘,求人倍率如此之低,在企业靠创业驱动、创新带动高速发展的当下,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好消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缺少合适的技工,没有高级技工,一个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也只是美丽愿景,尤其是在我国由工业大国变为工业强国的情况下,这种短板不及时补上,毫无疑问,必然会迟滞其发展进程。

仔细分析一下,日益成为香饽饽的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缺口如此之大而不能迅速改变,原因大致有三:其一,从社会氛围看,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其二,从培养程序看,技术工人的培养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场所甚至专业器材,必须有一个历练与成才的过程。其三,从体制机制看,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个人发展存在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一言以蔽之,观念,时间都是重要因素,但治本或曰破局之道,亟需的则是制度设计。

不容讳言,改开将近四十年,高考改革四十年,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们的很多高等学科设计是脱离市场的,四年或六年培养出来的学士、硕士,并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有的寒窗四年,却本专业没人要,要不就是投“工”从文,被动转型,也就是说,自个儿四年的专业所学基本没用。这里,固然有学生的选择问题,比如分数没达到,不得不找一个没有兴趣也没有市场的专业托底。但更多的,还是顶层的制度设计缺陷,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当然还有个人发展存在渠道窄,等等。

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度设计应该有所倾斜。虽然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培育科研人才,让他们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工程师、科学家,但也不应排斥培育技术人才,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历练有为,成为大工匠。比如,在选拔的范围上可以做大,在选拔的形式上可以多样,鼓励各地对于名列前茅者,给予重奖。其中分量最重的奖励,包括授予工匠职称,拿到相应工资,和高学历的高知一样,有自己的地位与荣耀。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真正重视并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企业,早就有了自己的制度安排,就像一些外企那样,重能力,轻学历,高薪聘请,竞赛选拔,与一些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大国工匠。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企业变被动为主动的自救行为,是真正的物竞天择。人力与工会组织也有意识地组织此类技能大赛等。鉴于这些案例,面对前述短板,那么,我们的有关部门是该列入日程,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才能制度破局,比如资金安排,学科设计,专业培养,学历证书,为泱泱大国鼎力培养大国工匠了。

□韩祥瑞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