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完善集体协商机制,更好保障劳动者权益
让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受疗休养
“暖心驿站” 要真正让服务对象心暖
整治网络暴力
别让“老年游” 变成“老难游”
技师小课堂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第三方测评” 岂能沦为“乱评”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集体协商机制,更好保障劳动者权益

 

集体协商是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有效路径。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

近日,湖南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企业和工业经济联合会、省工商联下发通知,决定于3月至6月在全省集中开展2023年工资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据悉,今年的“春季要约行动”将突出重点领域,抓好灵活就业和新业态领域集体协商工作。(3月21日《工人日报》)

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吸纳了众多的劳动者,提高了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及稳定就业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近年来,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长,灵活就业人员逐年攀升,随着人们择业观念变化、用工方式多样,灵活就业和新业态成为重要就业渠道。但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关系模糊、平台用工失范等原因,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集体协商是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有效路径。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目前,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网约车司机、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进行维护,对平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设定红线和底线。鉴于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常常缺乏联系与交往,其组织化程度低,离散性和流动性强,权益维护需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从而提升劳动关系的治理能力。集体协商、集体谈判是劳资双方沟通、平衡权利义务的一种形式和载体,在很多国家劳动关系协调领域被广泛应用。我国高度重视集体协商的作用,在既往的实践中,无论是协调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优化企业民主管理,还是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集体协商都发挥出独特作用。

完善灵活就业和新业态领域集体协商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各地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业态领域的协商机制,聚焦工资标准、休息休假等劳动者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以平台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为重点,探索推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的新路径。要引导新业态行业企业和劳动者树立“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理念,将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作为新业态行业集体协商工作的主线,坚持合法合理、利益兼顾、因企制宜、稳定有序的协商原则,寻求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平衡点,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要完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强化职业伤害保障、制定民主管理与算法等基本制度,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提供兜底保障,同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督促平台企业自觉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主体责任。更重要的是,各地应探索利长远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赋予集体合同更高的法律效力,推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以集体合同作为裁判的依据,为劳动法律法规的及时修改和完善提供实践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为此,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需要通过集体协商提升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通过劳动法律监督、提供法律援助等具体措施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提升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生活品质,促进新业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潘铎印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