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余翠平)北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区域完善了无障碍设施,这让市民感到很欣慰,但一些区域的无障碍设施仍然不完善,一些配套环境建设与管理没有跟上。对此,市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刘岩建议,北京应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持续发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刘岩委员建议,要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外延与内涵。《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刘岩委员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是残疾人、老年人,更多公众,如在康复中行动不便的病人、行动不便的孕妇、工作一天疲惫不堪的白领、手提重物的市民等,都需要享受到无障碍环境所带来的便利。“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外延与内涵扩展之后,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将会更加多元、更加细致、更加人性化,也更能方便市民。
刘岩委员进一步建议,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特别是老城环境提升中,应进一步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将城市更新与无障碍环境建设通盘考虑。北京市在老城的城市更新中平衡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近年来的成果有目共睹,其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也被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但是其中也还有一些需要提升完善之处。比如,地铁中的手机信号覆盖问题,有些与地铁接驳的商场入口处手机信号就很弱,让人感到不太便利,希望相关部门对地铁线路再进行一次摸排,将手机信号死角彻底消除。
此外,刘岩委员还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凝聚更多社会共识力量参与到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来。大家一起努力,推进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实习记者 曹立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