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个特殊的存在。上世纪20年代,青年时代的他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只身从湘西前往北京,经过顽强打拼,终以非凡的艺术成就,一举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地位。令人感佩的是,就是这位以一支笔创立了“乡土文学”灿烂图景的作家,却始终以“乡下人”自居。在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孙德鹏的新书《乡下人:沈从文与近代中国(1902—1947)》中,作者同样用意精深地以“乡下人”的视角,倾情回顾沈从文的前半生,并借助其优秀作品重建近代中国记忆,在其诗意隽永的湘西叙事中,找寻那个时代的独特样貌。
全书以详略得当的笔触,除了将沈从文前半生的人生履历、创作轶事、思想演进一一概述之外,还将沈从文的一些经典作品与古今中外其他大师的代表性作品一一分析比对,以此帮助读者全面认识沈从文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其创作中所蕴含的深远社会意义。作者打通了法、史、学、哲等学科的边界,让沈从文“乡下人”的形象更亲民的同时,一个变革图强的近代中国之镜像已然浮出水面。
“有桃花处必有人家,有人家处必可沽酒”。这是沈从文在他的系列乡土小说中所描摹的乡村意境。孙德鹏认为,沈从文的众多名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字里行间无一不充盈着恬美的乡村意境,这皆源自沈从文的“乡下人”视角,别出心裁地运用乡下人的叙事经验,精心淬取沅水、酋水等周边流域的乡村故事,以诗意缠绵的文学语言歌咏家乡风物,赞誉人性美好,呈现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沈从文从一湾清澈的河水里汲取不竭的创作灵感,用他灵动脱俗的笔勾勒出湘西的宁静、淳朴和自然,情意缱绻地叙说着一个游子对恋人、对故园深沉的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湘西这片水土虽然远离繁华的大都市,但在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并存和冲突中,却能以其澄澈、空灵的诗意之美,为人所向往和追慕,不夸张地说,沈从文独特的“乡下人”视角,为我们准确认识湘西,进而洞悉包括湘西在内的乡土中国打开了一道别致的窗口。
梁启超曾云,许多人探究中国历史,关注的多是帝王将相,“大多未将国民的整体活动写进历史”。沈从文却从蜿蜒的一条条河流出发,以湘西的风土人情作为叙事切入口,融入他的乡情乡恋和热切思考,以深邃的大笔为桨,沿着意趣盎然的历史长河,去观照近代中国的斑驳景象。
湘西的百里水乡,不过中国的一方缩影。沈从文的乡村叙事,道出了一个文学巨匠的乡土情缘。在某种意义上说,他写的是湘西,道出的却是中国的风情与气派,这种乡村叙事下的中国记忆朴素真切、寓意独特、滋养心灵,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心灵家园,更是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