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北京市回龙观和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自2019年5月31日开通以来,至今已有524万人次骑车通行,累计贡献碳减排量超过1500吨;去年二环辅路完成了慢行系统优化改造,非机动车道宽达3米以上,通行效率提升25%……近几年,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2021年共享单车年骑行量提升至9.5亿人次。(6月8日《新京报》)
近年来,北京持续提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对未来的慢行系统发展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五环内的慢行系统连续成网,符合条件的道路全部施划非机动车道分道线,机非混行道路全部增设自行车优先标识;骑车在路上,市民会享受到更多的绿树林荫,骑行环境更加舒适宜人……慢行道是道路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慢行系统,方便市民休闲出行、健康生活。因此,北京市重视慢行系统建设,让城市生活更美好,非常值得推崇!
城市慢行系统不仅是环保的交通模式,而且一个城市的慢行系统是否发达,布局是否合理,规划是否完善,直接体现出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一个没有慢行系统、只重视“速度”的城市,居民会缺乏幸福感和归属感。慢行系统是一种文化符号,是生活品质的体现、城市宜居的反映。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首先需要慢行路网,其次需要公共交通和其他公共资源的配套,可以说是一项综合考验。另外,慢行系统建设还要考虑周边人口分布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此,城市慢行系统才能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