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秋国庆乐团圆 防控措施勿放松
单侧交替擤鼻涕
6类水果放冰箱最好包层纸
“三不”记心头识别假冒金融类APP诈骗
消耗一角披萨热量需快走45分钟
“三段法”推进食品生产全程追溯检查
胃不会越饿越小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不”记心头识别假冒金融类APP诈骗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快速便捷,不少人办理金融业务时会选择通过金融APP来完成。但一些不法分子也通过假冒金融类APP实施诈骗。消费者如不注意辨别,很容易上当受骗。对此,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三不”记心头,谨防假冒金融类APP诈骗。

■案例  

消费者孔某接到自称是某消费金融公司客户经理宋某的电话,声称可以为孔某办理贷款。孔某同意后,通过宋某发送的链接下载了伪造的某消费金融公司APP,并根据APP的指引完成操作并获取伪造的5万元授信额度。随后,宋某编造多种理由引导孔某向某个人账号先后转账5000元。等到孔某追问贷款情况时,宋某便销声匿迹。孔某找到该消费金融公司进行投诉后,方知自己上当受骗。

■分析  

本案例中,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为:以消费金融公司的名义制作伪造的消费金融APP,诱导消费者下载伪造的APP并申请借款。消费者从伪造的消费金融APP获得授信额度。不法分子以发放贷款为诱饵,诱导消费者先缴纳一部分操作费、保证金等。对于急需用钱的消费者,通常都会按照不法分子的要求缴纳资金,以便能顺利获得更大金额的贷款。

■提示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三不”记心头,谨防假冒金融类APP诈骗。

一是不随意下载假冒金融类APP。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在不明网站下载假冒金融类APP。凡是非正规金融服务都要远离,凡是有金融需求都要找正规金融机构,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或前往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咨询办理。

二是不盲目支付所谓前期费用。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正式放款前是不会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费用的。消费者应擦亮双眼,遇到需要提前收费的所谓金融公司,请提高警惕、及时核实、迅速远离,避免上当受骗。

三是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被骗,切勿自乱阵脚,要保持冷静,及时留存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

□本报记者 盛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