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业态工伤保障应走出“不愿参保”怪圈
建立“工运史馆”很有意义
“揭榜挂帅” 激发职工创新活力
食品保质期应当 标注得一清二楚
新规
不要轻信 网红“清凉神器”
一条公交线路诞生5位全国劳模彰显榜样的力量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业态工伤保障应走出“不愿参保”怪圈

 

强化新业态从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意义重大,绝不能因部分新业态从业人员“不愿参保”而让这项善政停留在纸面。对此,相关部门要强化政策宣传,切实消除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认识误区,增强其职业伤害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其主动自愿参加工伤保险。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约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为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保障,金华市自2020年起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1+N”保障,将其纳入工伤保险和工伤补充保险参保覆盖范围。截至目前,全市5万余名新业态从业人员中,已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1.5万,仍有3.5万人以上暂未纳入工伤保障。(6月28日《工人日报》)

当前,有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话题受到高度关注。由于基于传统劳动关系制定的劳动法律法规无法将这一群体包容在内,不少省份均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新业态从业者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此背景下,浙江省金华市积极探索构建新业态从业者职业伤害“1+N”保障体系,无疑更具有先行蹚路的积极意义。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浙江省金华市依法保障新业态从业者工伤待遇的善意,并未获得积极响应,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只有1.5万人,占比仅为1/3,这意味着还有2/3的新业态从业者,因“不愿参保”而未被纳入工伤保险和工伤补充保险的参保覆盖范围。显然,新业态从业者职业伤害的依法保障问题、法律法规的出台不可能是一劳永逸,还必须破解广大新业态从业者“不愿参保”的困局。

一些新业态从业者不愿参加工伤保险,主要源于对职业伤害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众所周知,新业态从业者大多分散于电商、快递等行业,这些从业者已经习惯独自接单挣薪酬的劳动模式,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虽然辛苦,但风险并不大,只要稍加注意即可,用不着费时费力地参加工伤保险,由此导致其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一些新业态从业者对工伤保险政策了解甚少,也导致他们对参加工伤保险不感兴趣。在不少新业态从业者的固有印象中,自掏腰包参加工伤保险,如果不出事,则等于白白为他人作了贡献。实际上,根据浙江省金华市的政策安排,参保人员只要花1元钱即可拥有工伤待遇全保障,远没有臆想中的开支大,新业态从业者应对此有基本的正确认识。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新业态从业者顾虑投入多而获益少的投机心理,为平台不鼓励其参加工伤保险有机可乘。在平台的眼里,新业态从业者虽然与自己没有劳动关系,但后者参加工伤保险后如遭遇职业伤害,则必然会让自身承担更多赔偿责任。也正因如此,多数平台都宁可为新业态从业者购买商业保险,也不愿让其参加工伤保险。

强化新业态从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意义重大,绝不能因部分新业态从业人员“不愿参保”而让这项善政停留在纸面。对此,相关部门要强化政策宣传,切实消除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认识误区,增强其职业伤害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其主动自愿参加工伤保险。

此外,还要明确平台承担社保缴费的社会责任。尽管新业态从业者不能纳入工伤保障范围的症结在于二者之间没有形成劳动关系,但平台作为新型劳动关系中的组织方,其雇佣或聘用员工从事经营活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显然负有为从业人员参保缴纳社保的责任。劳动主管部门要督促平台主动担当,引导其从有效分散新业态组织用工风险的高度出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从根本上消除新业态从业者“不愿参保”的怪相。

□张智全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