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法律角度深入解析“网约工”的劳动关系具有突破性意义
应扶持和打造“民俗工坊”
设工会主席“交心日” 是多赢之举
强化学校体育教育 补“短板”为“长板”
套取
治理马路“低头族” 需要综合施策
莫让二手交易平台成法外之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扶持和打造“民俗工坊”

 

从喧嚣的北京朝阳门南小街拐入前拐棒胡同,幽静的四合院儿旁,青砖灰瓦的一间平房,门口原木板上书四个大字——“朝西工坊”。推门而入,30平方米的房间布置得温馨精致,两面墙架上,满满当当都是老北京玩具:风车、泥人……足有几十种、上百件,多为手工木制,精巧有趣,令人爱不释手。(1月19日 《北京日报》)

鸣蝉、陀螺、弹珠……是许多人小时候爱不释手的玩具。像鸣蝉这样的小玩具,虽然不起眼,但从构思到选材再到加工制作,其中确有许多科学的原理和技巧:先要选用黑胡桃木,将其车成一个高约4厘米、直径约2.5厘米的圆柱体,用钻头将中间掏空,经过打磨、雕刻成鸣蝉主体,再找一小木棍点上松香,穿绳连接即成。手持小木棍甩起鸣蝉,绳子摩擦引发鸣蝉主体震动,从而发出阵阵蝉鸣。别看这个玩之喜乐、听之悦耳,趣味横生的“小玩意”,若没有一定的想象和动手能力,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民俗文化,也是民间绝活,更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心中美好的记忆。笔者以为,扶持和打造“民俗工坊”,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技艺,重塑和还原一些老的物件,让人们从中找回过去的记忆,回味生活的情趣,而且通过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也让独特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同时,还能成为青少年学习和了解民俗文化及技艺,进行传统教育的场所。□费伟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