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频频出现“网约工”猝死或工作中负伤这类令人痛心事件的当口,北京市总工会召集劳模律师们,从专业的视角就“网约工”的劳动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研判,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解决思路,其积极意义不可低估。这项具有突破性的探讨,不仅给“网约工”这一新兴职业群体的权益保护领域照进了“法治的阳光”,也在这个严寒的冬日,为奔走在抗疫一线的快递小哥、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等劳动者带来了温暖。
近来电商平台的员工和快递员猝死或过劳死的新闻接二连三,再一次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网约工”猝死或负伤事件为什么会引起舆论场如此强烈的反映?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网约工”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存在巨大的灰色地带,由于劳动关系不清晰,员工的合法权益不明朗,导致职工出事后如何善后和维权存在很大的法律争议。
伴随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外卖员、代驾、网约车司机等为代表的“网约工”大量涌现,平台经济已成为当前劳动者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新业态下的劳动者与平台方之间究竟算不算劳动关系?一旦发生意外,他们能不能享受到相关待遇?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网约工”的权益?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近日特邀5位劳模律师,结合当前法律规定,就此进行了专题深入探讨,《劳动午报》也给予了连续报道。
在笔者看来,北京市总工会有关部门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召开由专业律师参与的专题研讨会,意义非同小可。从《劳动午报》的报道可以看出,参与讨论的5位都是劳模律师,也都是从事劳动领域多年的资深专家,都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此次专业律师们讨论的这个议题,紧扣职工群众极为关心的热点与焦点,围绕“网约工”与平台的劳动关系、“网约工”应当享受的合法权益和相应的权益保障,展开了专业分析,其中诸多观点切中时弊,洞幽烛微,为推动这一领域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带来了不少创见,其意义重大,值得做进一步的评述。
首先,劳模律师们一致认为,应将“网约工”问题整体纳入法治轨道,依靠法制对双方关系进行规范。这一观点无疑极为契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众所周知,“网约工”规模已经十分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长期从事网络平台工作的劳动者超过7000万人,且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加。如此庞大的劳动者群体长期游离于以劳动法为核心的法治轨道之外,听任其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沉默流浪,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对其劳动关系的性质从法律上予以厘清,不仅极为必要,而且相当紧迫。
其二,劳模律师们一致认为,根据实事求是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大部分“网约工”与平台应视为其劳动关系成立。比如,有劳模律师指出,以外卖小哥为例,如外卖小哥在一定期限内向平台方提供服务时间较长且较稳定,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平台,平台也通过外卖小哥对外提供较稳定的服务,应当倾向于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这样的分析合情合理,既考虑到了行业发展的现状,又务实地提出了解决方法,无疑应当将之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
其三,劳模律师们一致认为,在规范的法律关系尚未出台之前,对“网约工”应当提供法律救助及应急解决政策方案。“网约工”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社会事物,要想一下子就出台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不现实的,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应急事件处置的现实需要,又决定这件事不能拖,也拖不起。况且在全国上下齐心抗疫的形势下,“网约工”的作用正在凸显。出于对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考虑,也出于对这一庞大劳动群体的关爱,劳模律师的这一建议就显得弥足珍贵。
总而言之,北京市总工会相关部门出于对广大一线劳动者的深切关注,特别是对网络平台等新兴行业从业者的热切关心,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召集法律专业人士,就“网约工”劳动关系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研判,此举犹如极寒天气下的一股暖流,给日夜忙碌在抗疫一线的外卖小哥、网约司机和平台工作者带来了温暖和慰藉。尽早将“网约工”的劳动关系纳入法治轨道,让他们同样享受到以劳动法和工会法为代表的法治保障,与其他劳动者一样能够体面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是全社会的主流判断,也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以北京市总工会为代表的各级工会组织,在法治轨道上主动作为,积极为“网约工”等新兴行业劳动者发声,这份温暖的心意也是滚烫的,令人格外感动。
□辛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