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春节不返乡职工“解乡愁”需要多方合作
“一米线”距离意识不能松懈
根治欠薪 要下狠手打“七寸”
应该加快推进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
不打烊
儿童用品市场 监管不能缺位
期待“项目夜校”能够多起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春节不返乡职工“解乡愁”需要多方合作

 

倡导春节不返乡,就地过年,要做好安抚工作。职工春节不回家,对于远在家乡的亲人肯定是一种遗憾,特别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尤其需要关照。职工所在单位和职工家乡的相关部门、组织都应该为此尽一份心、出一点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职工安心工作,有利疫情防控。

近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复燃,防控形势骤然趋紧。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河北、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等地相继发布通知,倡导务工人员非必要不回乡、在务工地过年;确有需要返乡者,需严格遵守当地的核酸检测、备案、隔离等防控要求。鉴于疫情形势和春节临近,相信倡导“就地过年”的地方会越来越多,相应的措施也会出台实施。据《工人日报》报道,泉州市总工会日前印发通知,今年“两节”期间市、县两级总工会安排6000万元,组织开展“2021我在泉州过大年”企业职工欢乐新春系列活动,为留泉过节的外来职工推出过年大红包、数字年货节、新春泉州游、暖心团圆宴……送上了工会组织的一片心意。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家人难得团聚的日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千百年来国人无论贫富都恪守、因循的“规矩”。如今,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打破”这个“规矩”,远不是倡导一下那么简单,要做的事情很多。

首先需要明确,春节返乡的主流人群是在外打拼、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但却绝不限于农民工。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流动、离乡工作已是常态,幅员辽阔的国土内到处都有“游子”,春节返乡潮之所以成为“世界奇观”正是这种常态在特定时间段集中转换的表现,并且成为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倡导春节不返乡,就地过年,涉及的人群十分广泛,不是工会组织一家可以顾全,也不是工会工作可以涵盖的,需要从全局着眼、考量,需要多方合作。

倡导春节不返乡,就地过年,要做好宣传工作。春节不返乡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减少人员流动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风险,就地过年的出发点是以大局为重,既是对他人健康负责,也是为自己和家人安全。除了非必要不返乡,还有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聚集,都是同样的道理。宣传到位,道理讲清,人们才能更好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倡导春节不返乡,就地过年,要做好慰问工作。春节不同于其他节日,中华民族特有的“乡愁”往往在春节得以化解。春节不能返乡与家人团聚,是感情上的一种缺失,如何弥补,需要倡导者以心换心,设身处地地为“游子”们考虑、安排。丰富的文体、旅游活动固然必要,精神的慰藉也必不可少。组织茶话会座谈家乡种种,为职工与千里之外的家人连线提供便利,都有助于一解“乡愁”。

倡导春节不返乡,就地过年,要做好安抚工作。职工春节不回家,对于远在家乡的亲人肯定是一种遗憾,特别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尤其需要关照。职工所在单位和职工家乡的相关部门、组织都应该为此尽一份心、出一点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职工安心工作,有利疫情防控。

倡导春节不返乡,就地过年,不是强制性要求,必须考虑到一部分人有回家的“刚性需求”。对于“有必要”返乡的职工,不能强行阻止,积极的做法应该是,为他们在防护用品配备、核酸检测查验等环节提供方便。

以上种种,工会组织可以尽心尽力,但不能也无法包办,可以协力推动、促成,以圆满落实疫情防控。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