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企业要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有为有位
AED一天救两命背后的“生命之问”
让更多的心理减压室 成为职工的“避风港”
文物保护 须增强技防力量
频频“翻车”
建“工匠孵化基地”是一举多得
多方形成合力 助“小胖墩”瘦下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要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有为有位

 

企业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不仅要积极招聘、使用职校生,而且要加强自身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更应该将职称职级晋升、工资分配、表彰奖励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倾斜,让他们凭技能提升待遇,凭贡献获得地位,实现人生价值。

刚刚收官的“十三五”计划,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交出了一份令人鼓舞的“成绩单”:5年共开展补贴性培训近1亿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技工院校向生产服务一线输送约500万名毕业生,表彰9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近900名全国技术能手,1500余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样一支“生力军”,无疑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过,年前国新办发布这组数据的同时还指出,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虽然已经超过2亿,但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26%;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近年来,高级蓝领人才奇缺,技能型人才难求,结构不优、素质不高问题突出,“技工荒”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必须补上的短板。人社部对此作出回应,“十四五”时期,将推动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促进2亿技能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人社部指出,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四个方面问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相比,技能人才待遇不高,获得感不强;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培养动力不足;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尚未根本改变。四个问题中,何以特别突出待遇问题?并且各路媒体也纷纷以此为标题做了报道?分析起来不难发现,其他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都与技能人才待遇不高有关。

说起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因此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能人才需要较高的成本,能够成才者都有一技之长,发挥在工作中就能够创造效益,做出贡献,有贡献就应该承认,承认的方式之一就应该体现在报酬、待遇上。反之,技能人才待遇不高,学习者缺乏主动性,培养者缺乏积极性,贡献者也会“用脚投票”“另谋高就”,进而造成社会观念轻视技能,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由此可见,待遇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技能劳动者是产业工人的重要主体,激发他们的活力,需要从政府激励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全力支持等各方面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因为企业是用人主体,企业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一个现实问题是,现在很多企业招工不愿用职校毕业生,往往把入职最低“门槛”设为本科学历。这种用人导向对职业教育产生的冲击,不仅使职校生心灰意冷,而且加剧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困境,让本想通过上职校寻求就业的学生望而却步,只能另寻他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技工荒”也就不足为怪了。

企业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不仅要积极招聘、使用职校生,而且要加强自身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更应该将职称职级晋升、工资分配、表彰奖励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倾斜,让他们凭技能提升待遇,凭贡献获得地位,实现人生价值。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