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情感温暖是更高层次的“送温暖”
“经常招工经常缺”现象亟待纾解
期待更多老厂房 “长”出新经济
发红包留职工过年 是一种“多赢”之举
价格虚高
让更多的家政服务员“幸福入会”
严防养老机构“跑路” 监管要走在前面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常招工经常缺”现象亟待纾解

 

营销员、餐厅服务员、保洁员等多个职业位列全国招聘求职“最缺工”排行前十。经常招工经常缺,这些岗位为何总“喊渴”?记者采访发现,持续的用工缺口迫使企业使出提升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招数应对。专家认为,解决用工缺口应让打工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同时让打工者在工作中能提升技能、获得职业发展空间。(1月1日 《工人日报》)

从根本上来看,“经常招工经常缺”现象的存在,是基于双方的需求都提高了。于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为了有备无患,会经常招聘;对于打工者而言,除去上述季节性因素外,有些工作不适合长期干,上手是很简单,成长却很难,甚至厌倦了重复无趣的劳动,希望调整工作环境,也会促使他们频频跳槽。

“经常招工经常缺”需要纾解。待遇留人很有必要。用人企业应该明白,在保障员工传统的“包食宿”“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等“硬项目”外,一些“软福利”也不应忽视。比如,多一些人性化用工举措,有的企业就开出了“团建、培训、旅游”“微笑大使奖、优秀员工奖”等提升福利待遇的条件,这无疑值得称道与借鉴。

此外,各级政府也应该主动作为。比如,在提升劳动者技能上多下功夫。人社部印发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就要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民工队伍技能素质全面提升。这也正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服务,既要在技能培训上下足功夫,也应该引导打工者群体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应该在保障这些打工者权益上多施力。尤其是,劳动用工监察部门,应该主动作为,规范企业的用工的行为,对于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当及时进行纠偏。还有就是,各级工会组织也应该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既要摸准“经常招工经常缺”的病因所在,更有必要联动相关职能部门,确保企业用工及劳动者权益实现“双保障”。□杨李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