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课后服务成本共担”看工会工作思路
低温津贴不能沦为“纸上权利”
根治欠薪 重在源头上防范
“多证合一”
“1元购”骗局 需重拳严打
企业需要更多的“百人专家团队”
守护网络订餐安全 “外卖封签”是一剂“良方”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温津贴不能沦为“纸上权利”

 

近日,伴随着寒潮的到来,多地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天气。“速冻”模式下,仍有一些劳动者在凛冽寒风中坚守岗位,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国家相关规定提到了低温津贴,但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劳动者对此了解不多,也很少有人领到。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极端天气日益增多,户外艰苦条件下劳动者的保障问题益发值得关注。(12月16日 《新华每日电讯》)

低温津贴遭遇冷落,甚至沦为“纸上权利”,一方面在于低温作业对人体的危害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会像高温中暑立马显现,因而容易被忽视。更重要的还在于相关规定过于笼统,缺乏细化。此外,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低温津贴标准,却由于标准不够科学,缺乏可操作性,同样难以落地,同样成了“纸上权利”。

无论如何,低温津贴不能只是“纸上权利”、总是“纸上权利”。尤其随着这些年极端天气日益增多,户外艰苦条件下劳动者的保障问题亟待引起高度关注。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像抓高温津贴一样,重视和解决低温津贴问题,制定执行标准,增强可操作性。

当然,鉴于我国幅员辽阔,比如海南和东北,冬季气温差别很大,不太可能就低温劳动保护制定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或是规章制度。但国家应及时进行低温津贴的基本制度设计,再由相关省份进行细化,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制度,应把低温津贴的温度、工作时长等因素的设定分层级具体化,以便于基层进行操作。对长期在低温环境中工作的群体,应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免费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并将低温条件下劳动造成的疾病纳入职业病防治范畴。同时应加大劳动执法力度,确保低温津贴如期足额发放。

□张国栋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