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少社区里设置了户外电子屏,但有的长期黑屏无人管护,有的遭居民抱怨“亮瞎眼”,还有人认为它播放的内容跟不上形势……根据市民反映,记者分兵几路探访了多个社区电子屏的使用情况和问题。由市城管委起草的相关法规已列入今年立法计划。未来,对于户外电子显示装置的设置和管理,将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11月12日 《北京晚报》)
社区设置户外电子屏自然是好事,不仅可以成为展现社区风貌的平台,也可以成为服务居民的好帮手。但是,在现实中,社区电子屏却没有想象中的好。以媒体报道的现象为例,常常黑屏缺管护;屏幕太亮难入眠;内容过时遭诟病。这些,不仅没有让电子屏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而且也给居民带来一定烦忧。
社区电子屏变成“鸡肋”的背后,是电子屏设置不科学、运维不利所致。具体来看,有的电子屏正对着居民卧室的窗子,如果晚上还开着太晃眼,拉上窗帘光也能透进去,无疑会影响到居民的休息。
设置社区电子屏,应该将好事办好。如果小区电子屏在管理上缺人手,可以动员热心居民或者志愿者参与进来,而不能任由其闲置。当然,也应该汲取民智,征求社区居民对电子屏管理的意见,让电子屏的管理更符合民意。比如,有的社区就做的比较好,有市民建议疫情防控和垃圾分类的内容可以交替播放,社区很快采纳了建议,让电子屏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
社区电子屏的良好运行,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体现。故此,不能让社区电子屏变成“鸡肋”,应该让这些设备规范运行起来。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