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有针对性地提升“就业困难户”的求职能力
让节俭办婚宴成为时代新风尚
职业技能培训 为农民工就业“加油”
治理垃圾短信 须重罚
安全风险
警惕网络副业背后深藏的套路
“开学第一课” 讲授勤俭节约很有必要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9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针对性地提升“就业困难户”的求职能力

 

上海“就业训练工厂”的出现,是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培训理念,先在杨浦区试点,取得经验后,将这一模式“升级”,陆续推向了五个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市场经济(包括劳动市场)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还很多。

就业是民生大事,就业难是许多劳动者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坎。但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找不到工作不仅是因为自己的知识、技能不够,而是缺乏必要的“职场能力”,譬如面试技巧、与人沟通、语言表达、乃至自我评价、遵守纪律……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都可能构成求职障碍,有的人因此遭遇挫折,心灰意冷,甚至连投递简历的勇气都没有了,结果成了“就业困难户”。

如今,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机构在上海试点成功了,名曰“就业训练工厂”。其“员工”就是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困难人群、找不到工作的应届生等群体。这家“工厂”通过模拟人力资源公司的运作模式,让这些“就业困难户”学习职场人所需的职业要求,在全景式实训中提高自主就业能力,效果显著。统计显示,年轻人在“工厂”接受培训之后,3个月内首次就业成功率高达8成,最快的可在一周内找到工作。不少曾被企业一次次拒之门外的年轻人,最终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岗位。(8月31日《工人日报》)

这家“工厂”怎样“生产”,“生产”什么呢?——如同一个企业,一家公司,每个“员工”需要每天“打卡”,需要和“同事”交流,需要与“客户”沟通,需要完成指定的工作目标,以获得真实工作环境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职场人所有的一切”,从而提升自主就业能力。可见,他们“制造”的不是什么“产品”,而是合格的“职场人”。

“员工”在这家“工厂”里学什么呢?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培训方法,即“改变,从细节开始”——针对每个年轻人不同的情况,设置各自的目标模式,如职业指导、按时考勤、交友、演讲、甚至减肥……都成为因人而异的“考核”指标。不少年轻人是从学着改变身上的毛病,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开始“进入职场”的,这种“对症下药”式的培训,显然更能够“立竿见影”。

报道特别提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大了应届生求职的难度。因此,今年“就业训练工厂”的学员中,应届生的比例出现大幅上升,成为“工厂”重点帮扶对象。这种状况应该不止存在于上海,各地亦然。特别是一些专科毕业生,尽管学历不低,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除了知识、技能,许多年轻人的社会交往、待人接物能力往往还是“短板”,十分需要“就业训练工厂”这样的机构、平台帮助他们弥补缺陷。较之其他就业困难者,他们的优势在于“起点”不低,也因此可能“眼高手低”,不肯“屈就”,阻碍了他们顺利就业。除了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我,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培训他们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就业训练工厂”的出现,是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培训理念,先在杨浦区试点,取得经验后,将这一模式“升级”,陆续推向了五个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市场经济(包括劳动市场)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还很多。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