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也有高铁了,我们出行方便了。”12月1日,随着第一趟高铁停靠在颍上北站,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
望着刚刚开通的高铁站,中铁建工集团上海分公司商合杭铁路站房二标项目经理部的全体职工欢呼起来了。“这是我带领团队建设的第十二个高铁站。”项目经理刘永峰说。
刘永峰告诉记者,项目部包括商合杭铁路站房二标颍上北站、太和东站两座站房。两个高铁站开通后,将极大方便当地百姓出行,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并将当地直接融入与合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连的高铁网络。
初遇难关逐一克服
“我以前干过高铁站房,但颍上北站施工难度、工艺超出预期。”项目总工闫选强说。
在桩基施工中,团队遇到了难题,根据设计提供的地勘测资料,无法将桩基打下去。怎么办?面对难题,项目团队再次会同四家单位进行勘测确认。最终探明,站房所在位置原来是低洼区域,原来的施工方做了1米厚的混凝土加固,所以无法将桩基打入。找对了原因,项目快速拿出解决办法。“站台采取人工挖孔10米深破除,再用旋挖钻打到32米。”工程部部长刘帅明说。
此外,场地原先还有一处鱼塘,有许多淤泥,团队采取先挖淤泥,然后回填,再打桩。最终,站房一共打了488根桩基,站台打了112根桩基。
“桩基原计划两个月完成,最终费时3个月完成。”闫选强说。
信守承诺打造标杆工程
刚进站的旅客,纷纷赞叹颍上北高铁站房大气、有文化底蕴。“这是我们对甲方的承诺,要打造商合杭铁路标杆,从工程质量和文化特色等方面都要实现超越。”刘永峰说。
为了遵守诺言,刘永峰在项目推行了“五不让”措施,即不让业主费心,不让企业操心,不让员工分心,不让班组寒心,不让家里人担心,从多角度来保证项目团队精心打造标杆站房。
“五不让”措施的推行,将项目团队凝聚到了一起。“雨棚桥架、天桥钢结构等3个首件制作,三次创新,让我们引领商合杭铁路标准化建设。”闫选强说。
据介绍,商合杭铁路实行“首件制”,即在各工序施工前先作出首件施工样板,班组统一工艺标准执行。首件工程施工每道环节由专人现场盯控,确定施工方法、技术、质量要求,制作出来验收合格后,作为后续工程开展实施的参照物。
“每条焊缝都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只要一扫描二维码,就知道这条焊缝是谁焊的,焊缝等级,还可以查询焊缝编号、构件位置、焊工操作证以及焊缝检测合格报告,焊缝施工可以完全追溯。”闫选强说。
闫选强告诉记者,焊缝事关工程质量,如果不合格,会造成裂缝,影响结构安全,钢材连接性不好,承载力也不够。
为此,项目部严把现场焊接、检测及缺陷修复环节,每次焊接都要历经19道标准流程。在焊接施工过程中,采取从主桁架两侧同时对称施焊的方式,全力控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综合考量风速、焊速、气体流量、电流、电压、焊丝等多种因素,有效杜绝了各种焊缝缺陷,保证了焊缝成形的美观度。
最终,颍上北站全部765条二维码焊缝均可查询。
在匠心打造工程的同时,项目还突出高铁站房的地域特色。商务经理宋振华介绍,站房以“韵起汉唐,蕴自管仲,运佑颖上”为主题,运用现代建筑方式重构汉唐元素,展现颍上县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地域文化特征。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以标杆要求和标准来做事。最终,该项目获得10次表扬,其中3次A级表扬。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张秀 杨策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