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采暖季将临,供暖用煤?用气?还是用电?又成为不少居民操心的事儿。近年来,各地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纷纷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但供暖期来临,有的地方改造工程基础设施未能完工,影响了居民按时正常供暖,甚至挨冻;有的供暖单位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或气源不足,造成运行成本增高,也不能保证正常供暖,居民意见纷纷。
今年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媒体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日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个案问题,避免“一刀切”,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严格落实“以气定改”“先立后破”,有序推进清洁取暖,全力做好今冬明春各项保供工作。
工作不搞“一刀切”,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数据显示,作为取暖主要能源,燃煤取暖面积约占总取暖面积的83%,,面对这样的现实,实施“煤改气”“煤改电”肯定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顾实际,“一刀切”地强力推行,其后果大家都看到了,“天怒”虽无,“人怨”难免。所以,今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实事求是,顺应民意,郑重承诺不搞“一刀切”,确实应该点赞。
现实中,我们常常遇到“一刀切”现象。大多是上级部署某项工作,急于求成,既不考虑实际情况,也不听取各方意见,凭主观意志限期完成,完不成就搞“一刀切”,结果不仅欲速不达,而且可能适得其反。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工作“一刀切”,如果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还算工作方法、工作作风问题。而某些领导者“胡切”、蛮干,要的是“政绩”,是邀功,那就是品行、党性问题了,应该被查处。□一刀(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