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的实物商品订单来自三线及以下城乡消费者,约70%农产品订单来自一二线城市。”拼多多大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涛向记者提供了该平台最新“6·18”大促消费数据,两个70%令人印象深刻。据他介绍,截至6月14日中午12点,“百亿补贴”之下,平台成交单量高达8.2亿笔。(6月17日《成都日报》)
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异军突起,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消费者维权造成了诸多困难,消费者的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周全的保护,消费者弱者地位日益明显,消费者和电商的地位不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平等。特别是,网购“两高两低”现象,是消费者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老大难问题:一是电商失信收益高,失信成本低,失信收益高于失信成本;二是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维权收益低,维权成本高于维权收益。
众所周知,电商平台售假、傍名牌,等于是自砸招牌,自毁市场。然而,治理售假、傍名牌痼疾,寄望于电商自律,是行不通的。相关监管部门应提高电子商务法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清除抑制消费的障碍,提升民众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改善网购市场消费环境。
可见,“6·18”促销大战,还须监管上线“督战”。首先,规范电商销售行为,应成为一种管理常态,将严重产品失真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方便消费者监督。同时,加强对电商平台商品质量和价格管理,落实诚实守信经营责任,对网购行为实施专项管理,全程监控,发现售假行为,及时实施处罚。□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