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多地开启低温冷冻模式。北京风力不减,光秃秃的树枝在冷风中摇曳。为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不少户外劳动者仍坚守岗位。而记者调查发现,与之尴尬的现实是,包括环卫工、装配工、园林绿化工等户外劳动者表示从没享受过低温津贴,很多人甚至没听过这份津贴。(2月12日《工人日报》)
相比高温津贴的曝光“热度”,低温津贴显得太过“冰冷”。经过持续多年的曝光和宣传,高温津贴已经广为人知,可大众对低温津贴却知之甚少,不知道低温津贴的发放标准,很多人甚至没听说过低温津贴。
高温引起的危害众人皆知,也容易理解,比如高温诱发中暑,乃是夏天最普遍的生理现象。相对而言,低温主要发生于北方,对身体所产生的后果,并非普通人所了解。事实上,“低温”已被列为新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寒冷除能引起某些生理反应,如末梢血管收缩等,还会影响劳动能力和工作效率,严重时可造成冷冻伤或诱发、加重某些病症。
显而易见,应该像重视高温津贴一样,把低温津贴也提升到同等的地位,在相关劳动法规内予以明确,制定全国统一低温标准,以便于各地用人单位执行。同时,还要适时加强低温津贴宣传,让大众了解到低温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性,以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执行低温津贴政策的社会环境。
无论是高温津贴还是低温津贴,最终都要落实到劳动者身上,才能体现出政策的“温度”,这就需要加强执行力,督促各地政府重视劳动者权益保障,将相关待遇落实到位,让基层劳动者真正享受到补贴福利。□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