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会借助社会资源服务职工大有可为
输液挂钩应成医院厕所标配
别让线上培训 成为“减负”盲区
“旅游过年” 展现社会进步
见利忘义
家长要理性对待 孩子的考试分数
要让“老赖”服软惩戒措施必须硬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线上培训 成为“减负”盲区

 

“减负”、“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可谓贯穿2018年全年的教育大事。违规招生的培训班关门了,违规举办的竞赛关闭了,“提前学”“超纲学”的现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对不少家庭来说,培训的计划并没有随着治理整顿而停下脚步。一种新的培训形式又出现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这就是线上培训。(1月22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去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培训班治理整顿任务的98%。与此同时,一些课外培训由“线下”转场“线上”,对于有关部门监管带来新的考验。

线上培训,是指学生在手机APP上做题或教师以视频指导的方式授课。与传统的“线下培训”相比,“线上培训”更为灵活高效。老师可以一次教几十个学生,也不用批改作业,系统会自动生成分数。不过,网络的虚拟性,也增加了线上培训的监管难度。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不得留作业”。但是,记者随机在几个线上教育网站发现,约课后如果要求提前学习相关内容,老师并不会拒绝,甚至有老师直接表示,会“打出一些富余量”。

一直以来,教育部门对于线上培训的监管思路,大抵是参考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执行。然而,线上培训有其独特性,不能简单地把线下那一套直接搬到线上。只有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认真研究线上培训的特点,进而对症下药完善监管,才能避免线上培训成为“减负”盲区。□张淳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