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北京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城乡建设管理成委员提案热点
养老驿站应增强自我造血推精准服务
委员就社区治理 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声
街乡镇也应建立 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
王报换委员:交通治理以“静”制“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淑兰委员:
养老驿站应增强自我造血推精准服务

 

本报讯(记者 孙艳)市政协委员、通州区总工会副主席徐淑兰带来了养老提案,她建议加快推进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化建设,养老服务驿站应有序合理布局,要具有自我检查监督机制、自我造血能力,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

徐淑兰拿通州区举例,作为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所在地的通州区,据2017年最新统计数据,60岁以上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已经高达24.43%,如果加上流动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已经接近通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日趋优化、和谐、宜居以及先进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在五六十岁的低龄老人服务八十到百岁的高龄老人已经成为家庭常态、社会常态。

经调研发现,截至2017年底,通州区4个街道11个乡镇现已建成的养老驿站,布局分散并仅局限城区,农村养老驿站依旧空白。而纵观全市,养老服务格局虽已建立,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现实中的养老驿站布局不合理、管理缺乏规范的问题,建设了养老驿站而监管指导缺失的问题,养老驿站微利运营导致的服务质量、服务意识薄弱的问题,老年人群体对驿站缺乏认识和了解,并未形成享受养老服务主动意识的问题等,造成养老驿站有服务,但缺人气。

“如何在2020年前,建成居家养老驿站服务半径1000米之内,让居家老人都享受到养老服务并享受得起养老服务,养老驿站的运营者有能力自我造血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乎老年人健康、安全、幸福的首要问题。”徐淑兰建议,加快推进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化建设,在依托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投入的基础上,充分依靠社会机构和企业有效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具有孝老敬老爱老理念的企业文化,养老服务驿站有序合理布局,建设、运营统一规范,具有自我检查监督机制,有能力向养老产业化方向发展,在未来能够实现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孙妍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