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灵活用工劳动者权益须依法保障
员工被罚跪地爬行缘何屡屡上演
七嘴八舌议《芳华》
招聘违规
环保督察整改 必须“零容忍”
外卖同标同质是维护消费者权益
预防学生欺凌 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嘴八舌议《芳华》

 

2017年终岁尾,冯小刚的电影《芳华》火了,不仅在票房里,而且在舆论场。前者是制片方最关心的事儿,后者是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

这部以上世纪70年代部队文工团为背景的电影,时间跨越了40年,自然会在几代人中引起不同的内心感受,有关它的议论,在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上议论纷纷,褒贬不一,直至针锋相对,展开“骂战”。就一部文艺作品,而且是商业化运作的影片而言,能够招徕如此“热闹”,应该算得一种成功——没有热议,何来票房?

《芳华》这部电影好看与否,是不是果如某些人评价的那么优秀或者不堪,笔者无意评判,倒是乐见围绕《芳华》的七嘴八舌氛围。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太需要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了。

如同世界上的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一样,也没有事物就一无是处,只是瑕瑜互见程度不同罢了。客观世界如此,由人主观创作的事物(不仅文艺作品)更是如此,何况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千差万别,不可能归于“一统”。就《芳华》表现的时代而言,60后以上基本都是亲历者,可以对其真实性说三道四;对80后则是历史,只能从概念出发评头品足;而在00后眼里,如同对50后讲“有皇上那会儿”的故事,基本懵懂。如此,几代人的看法怎么可能统一?果真“统一”了,肯定不正常。

对于一个事物,一件作品,因为看法不同而七嘴八舌、因为意见分歧而发生争论,是一个社会的正常现象。(“骂战”不在此列,任何时候都不能对不同意见采取粗暴压制的办法)事实上,不同观点、认识的碰撞,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历史、对现实、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反而有可能最终“统一思想”。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乐见这样的七嘴八舌。

□一刀(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