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灵活用工劳动者权益须依法保障
员工被罚跪地爬行缘何屡屡上演
七嘴八舌议《芳华》
招聘违规
环保督察整改 必须“零容忍”
外卖同标同质是维护消费者权益
预防学生欺凌 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灵活用工劳动者权益须依法保障

 

事实上,灵活用工虽然灵活,但从业者权益并非是法律保护的遗忘之地。对灵活劳动者权益保护,也须遵循《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传统用工的法律法规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当劳动者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其社会保障还是应当由企业承担。所以,对用人单位而言,切莫因为这些人员是临时的,就规避对其权益的保护。

在当前的劳动市场内,除了传统的用工方式之外,兼职、外包、劳务派遣、自由职业者等多种形式的灵活用工方式伴随着新职业与商业合作的出现而层出不穷。然而,对于这些灵活用工方式该如何界定,如何保障其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在当前的劳动法律规定中仍不是十分明确。(12月27日 《劳动报》)

灵活用工模式的出现,一方面是劳动用工市场需求的产物,解决了一部分企业在面临人员编制紧张、旺季人才短缺、项目用工短缺、三期员工短期替补等难题;另一方面,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再者,从灵活就业者的角度而言,早上开专车、中午送外卖、晚上代驾,也可以借此实现增收之目的。

但同时,灵活用工由于游离在合作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之间,这一模棱两可的边界使得劳动者的权益陷入模糊地带。比如,据报道,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数以百万计的网约工有社保的极为少数,做得好一些的平台会通过购买商业性质的意外保险来转嫁风险,但意外保险并不能替代社保。社保的缺失,无疑是灵活用工的一大“痛点”。

事实上,灵活用工虽然灵活,但从业者权益并非是法律保护的遗忘之地。首先,对灵活劳动者权益保护,也须遵循《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传统用工的法律法规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当劳动者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其社会保障还是应当由企业承担。所以,对用人单位而言,切莫因为这些人员是临时的,就规避对其权益的保护。

其次,灵活用工模式的红火,也亟待进一步完善针对兼职、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机制,比如,推出自由职业者失业保险、工作领域个人责任保险等商业险种。这就需要,从事灵活劳动者,一方面正确认识到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不妨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购买商业险种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社会保障待遇。

再者,也应充分发挥好工会在维护灵活就业群体合法权益中的作用。比如,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加入工会的权利,推进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健全完善流动会员的会籍管理和服务模式等,让这些灵活就业人员能够得到工会组织的庇护。并且,工会组织在他们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积极对待,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

一个无须争议的事实是,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变革,灵活用工模式将会成为新常态。人力资源机构HRoot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76.2亿元人民币。即便作为新事物的灵活用工,或仍需得到政策和法律的规范认可,但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使员工获得“更体面的生活”,用人单位和法律保障均不能懈怠。

□杨李喆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