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非公企业工会建设需要新思路
对减肥市场乱象需要监管亮剑
农民工“被欠工资卡” 要防更要打
关爱残疾人 更需服务“无障碍”
“车轮腐败”
朋友圈“关怀式”谣言危害不可小觑
打击网络“黄牛” 要有硬措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关怀式”谣言危害不可小觑

 

近年来,带有“别再吃了”“别再喝了”“别再用了”等字样的“关怀式”提醒类谣言在微博、微信中频繁出现。据了解,仅去年以来,微信辟谣工具就已对超过100万条谣言进行辟谣。(12月15日《北京晨报》)

一些人总是热衷于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各类“关怀式”提醒类谣言,诸如“别再喝了!桶装水开封3天后细菌增加227倍”等等,搞得人心惶惶。更有甚者,有些“关怀式”提醒类谣言还直接导致不少行业与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此前“打针西瓜”“塑料紫菜”等谣言,就曾给相关种植户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类似“塑料大米”等谣言更是引发强烈关注,甚至影响到相关行业的整体形象,危害不可小觑。

而各类“关怀式”提醒类谣言所以会在微博、微信中频繁出现,除了与部分人尤其是部分老年人缺乏科学知识、容易轻信有关之外,更多的则是因为一些人出于利益驱动,利用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故意将部分谣言戴上“养生知识”的面具,分享给朋友或发至朋友圈,经由朋友圈点击量的上升,获取不菲的广告收益。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所以,散布谣言还涉嫌违法甚至犯罪。然而,现实实际当中,由于打着“健康养生”的幌子,散布谣言者很少受到法律的惩处。

所以,一方面微信等平台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如不定期发布谣言榜,对相关流传广、影响大的谣言及时辟谣,并处罚发布、传播谣言的公众号,另一方面,还有必要对在朋友圈中散布“关怀式”提醒类谣言行为,实施法律打击。如此才真正净化网络,令社会秩序得到更为切实的维护。

□魏文彪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