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工地前,大家把安全帽都戴好,粘贴二维码的一侧统一向左。”近日,在天津市三房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工地,农民工小组长依靠安全帽上的二维码清点出勤人数。在天津众多建筑工地,安全帽上的二维码开始流行起来,成为工地新时尚。而有了这样的二维码,农民工信息在项目部一目了然。(9月24日《工人日报》)
二维码的运用,也让工地变得更加智慧,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准确掌握现场施工人数、每天工作时间,从而为编制定额、工资发放、劳务分包费用结算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从而有效避免工资被克扣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劳动用工监察部门而言,也可以借助此进行有效监管,从而遏制不法用工的行为。
当然,要让二维码安全帽真正发挥功效,一方面需要用工单位强化安全教育,让农民工认识到安全帽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互联网媒介知识普及,让广大农民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再者,对于农民工而言,在施工期间不仅要按规范佩戴安全帽,而且也应时刻注意安全施工。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为进入工地的农民工佩戴二维码安全帽,已经成为常态。可以说,这是确保施工安全很有必要的数字化管理手段,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互联网+”为各行业的创新搭建了平台。创新应用二维码技术,建立“一帽一码”制度,让工地充满了智慧,也让农民工的管理实现了科技化、现代化。
不过,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既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尤其是在农民工欠薪成为顽疾的当下,理应利用好这一科技手段,让他们的施工更安全、工资更有保障、生活更美好。□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