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北京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民生问题将带上全国人代会
推行“高校+社区”融合养老新模式
应加强对核心区城市街区的设计
北京应打造电商+铁路城市物流
文创政策需统一 文创园功能应区分
给非教育部门公办园政策支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表建议:
推行“高校+社区”融合养老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此次人代会上,王玉梅等29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探索“高校+社区”融合养老新模式的议案。

王玉梅认为,高校可以成为社区融合养老重要载体,“高校+社区”融合养老的新模式,可实现高校和社区的融合式养老,有利于节约资源,丰富老年生活,增强老年人被需要感和推动互助式养老,缓解养老压力。

以海淀区为例,海淀区现有高校30多所,在1.5公里半径内可覆盖退休老人的15万人(约占全区老人近三分之一)。目前海淀区有北大、清华等公立高等院校30多所,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研究所130多家,还有各类民营高校。

然而,目前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等尚未实现属地管理,养老工作依然按照原有的模式独立运行,导致资源优势难以对外辐射。社区因其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非常有限,因而其组织的频次、质量、规模远低于离退休处组织的活动。

谈到“高校+社区融合养老”模式具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王玉梅说,首先北京高校人力和场地资源丰富,高校离退休职工学历水平高于普通社区退休老人。场地方面,高校拥有众多教室,在假期和周末几乎处于闲置状态,还有运动场馆可以对社会开放。

线下资源共享的另一关键要素在于老人可以方便到达,以交通大学为例,按照15分钟步行圈规定范围,相邻社区有皂君庙东里社区、交大嘉园和大柳树社区等19个小区,按照20%为60岁以上老年人计算,北京交大大约能辐射7000多名社区老人。

王玉梅等代表建议,构建“高校+社区”融合养老新模式,进一步整合和开发现有资源,撬动社区养老市场。通过1至2年时间在海淀区选择成熟街道开展“高校+社区”融合养老试点。由街道牵头,社区居委会、大学离退休处实现对接机制,探索街道购买或共建方式,将高校资源、养老服务向社区辐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