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发生于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西晋末年,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在北方,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等割据国,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踌躇满志,欲图统一南北,对东晋发动大规模进攻。东晋将领谢玄针对前秦军将士厌战、苻坚恃众急于决战的心理,派人前往前秦军营要求前秦军略向后撤退,以便晋军渡水决战。阳平公苻融下令稍退。不料前秦军一退不可止,东晋降将趁机在阵后大呼秦败,前秦兵大溃,东晋乘胜追击,苻坚逃至洛阳,仅剩十余万人。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