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7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从用地支持、准入管理、装备提升、产品创新、仓储流通、市场拓展、金融支持、人才培养、质量安全等9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干措施》聚焦农加工主体反馈的“用地难、准入难”两大痛点,提出“国有建设用地、点状配套设施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设施农业用地”四条落地路线,允许在现有设施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着力解决农产品加工项目用地难题。同时,明确了经信、农业农村、规自、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责,要在备案、审批等环节为农产品加工主体市场准入做好服务。
《若干措施》加大了政策的“含金量”,提出对提高本地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的新主体项目,对符合要求的农加工建设项目,按照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予以支持;同时,按照政银担企协调联动的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农加工项目,提供政策性担保、贴息等金融支持;此外,相关部门还将深化“北京优农”品牌建设,通过开展农产品进社区、举办“北京特色农产品消费季”、京郊特色农产品市集等形式,助力农加工主体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激发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根据《若干措施》,市经信局将推动产业创新平台深度赋能农加工企业,发挥市经信局29家产业创新平台的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农加工企业与创新平台对接活动,推动农加工企业和产业创新平台“结对子”,助力农加工企业获得工艺指导和技术支持。
此外,市经信局还将推出专门支持农加工企业的“设计券”“直播券”,支持品牌设计和市场拓展。“设计券”主要支持企业购买外包装设计及品牌推广服务,包括但不限于LOGO设计、外包装设计、产品拍摄、品牌建设与推广、设计物产权保护等;“直播券”主要支持企业购买“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宣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