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但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药品种类越来越多,特殊剂型、联合用药,使得用药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做到科学用药,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有哪些常见的错误认知,会使药品疗效打折扣,甚至引发用药安全问题?请听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侯文婧、药师何超然进行讲解。
药品剂型类别众多 使用方法大不同
提到药品剂型,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片剂、胶囊剂和注射剂,除了最常见的这几种,还有喷雾剂、气雾剂、洗剂、软膏剂、贴剂、滴眼剂、滴鼻剂、舌下片剂、栓剂、泡腾片等数十种剂型,另有缓控释、靶向、脉冲式和自调式给药系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剂型呢?
由于不同药物剂型有各自的制备工艺,用药方式也是有差异的。比如治疗呼吸道疾病常用的气雾剂,是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的制剂,通过揿压阀门,药物借助抛射剂喷出,作用于肺部。这类药品的操作方法大有讲究,喷出的气溶胶有一定的速度,缓慢且深的吸气(一般4-5秒)有助于提高肺部沉积率、减少口咽部沉积,提高药物疗效,绝不仅仅是“喷”一下就完事了。对于这些特殊剂型,建议大家在首次用药前咨询药师,获取正确的操作方法。
另外,有些用药方式可能跟一些人的常识有偏差。口服药不能用于注射,这个常识多数人都知道,但是,片剂并非都是通过口服来发挥药效,还可以外用。像新癀片,既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甲沟炎患者使用新癀片时应外用,需要用凉开水溶解后敷于患处,如果口服,对于治疗是无效的。更有甚者,错误用药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甚至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曾有新闻报道,患者误将坐浴用的高锰酸钾片口服,导致消化道严重灼伤。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药品的剂型,从而正确地用药,才能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顺应生物钟
选择最佳时辰来服药
有些患者可能曾经被告知“降压药早上醒来吃,他汀类降脂药晚上睡前吃。”这是为什么呢?
服药的最佳时辰,与生物钟有关。它是我们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调节自身的生理、代谢、行为等活动,使之与外界保持同步。许多生理过程,如睡眠、觉醒、体温、血压、心率等,被这种生物节律性控制。药物的疗效也受到生物钟的影响,因此,使用药物就需要顺应人体的生物钟。
药学专业有一门理论课程叫做时辰药理学,专门研究药物和机体内源性生物节律的关系,核心问题是依据生命活动节律确定最佳给药时间,从而增加药物的敏感性,使药物发挥最大效果。以降压药为例,血压的变化是有昼夜节律的,通常会在上午九十点钟达到高峰,因此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清晨起来服用降压药最佳,随着药物的吸收,正好应对血压高峰。如降脂药,因为睡眠时脂肪合成达到顶峰,所以很多作用时间短的降脂药需要睡前服药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并非所有药品都受生物钟的影响,当服用不受生物钟影响的药品时,可以不强调服药的具体时间,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提示的用药频次使用即可。
药品竟然会“打架”
提防药物相互作用
有时,我们可能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然而,药物之间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可能会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类型?我们又该如何避免潜在的风险呢?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服用后,在机体内所产生的复合效应。这种效应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也可能产生新的不良反应。对于药效增强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利还是不利,需要具体分析。例如,治疗耐药菌严重感染时,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以增强杀菌效果是期望的结果;但如果降压药的效果被增强,会导致血压迅速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症状,引发风险。与药效增强相反的是药效减弱,可能发生在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的各个过程,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显然是不利的。例如,胃肠促动力药可能降低同服药物在肠道的吸收率,从而导致药效减弱,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延长病程。
如存在相互作用的药品为禁忌用药,或者对药品的安全性或有效性影响较大,需请医生替换某一种或某几种药品来对疾病进行治疗;如相互作用程度较轻,可以进行监测。某些药物可以通过间隔开使用来避免相互作用。以上处理方式都需要遵从医嘱。
□本报记者 宗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