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教室里完成理论学习后,迅速转移到旁边的机器设备前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这种“车间进学校,课堂在车间”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无缝切换,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记者近日在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当天看到的新教学模式。(5月25日《河北工人报》)
据报道,该学院致力于岗课融通新教学模式改革,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车间搬进学校,让学生在与实际生产相近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确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技能人才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车间进学校,课堂在车间”,实施岗课融通新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笔者以为,岗课融通新教学模式,亮点在于“融”,“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犹如为教学与产业紧密相连搭建了一座桥梁,学校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设置课程体系,有效避免了教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比如,企业派出高级技师担任学校相关专业兼职老师,手把手开展实操教学,培养的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畅通了就业和用工的“最后一公里”。这一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利于教学与实训、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全方位技能人才培养,对学生、对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既能更好促进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又能更好提升技能人才供给质量,有效缓解当下部分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周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