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共享员工”模式在法治框架下健康发展
“车间进学校,课堂在车间”探索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
努力推动全民数字素养 与技能提升
别让盖章打卡 变了味
累计开行9万列
研学游市场只有规范 才能健康发展
“亲子活动”提升职工家庭幸福感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共享员工”模式在法治框架下健康发展

 

“共享员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既展现了其独特性,也揭示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风险。我们需要从法规政策、平台建设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引导和规范这一模式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高效性的优势,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北京的一家信息技术公司,交付工程师赵松松正忙着跟进项目进度,不过他的身份有些特殊—— “共享员工”。在整个办公区里,有不少员工和他一样,不只服务于一家公司。如今,使用和赵松松一样的“共享员工”成为不少企业的新选择,“共享设计师”“共享程序员”“共享会计师”在职场上屡见不鲜。这些“共享员工”一般不和企业签订固定合同,而是与企业就某一项目进行短期合作。(5月25日《工人日报》)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共享员工”这一新型用工模式逐渐兴起,并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应用。从“共享设计师”到“共享程序员”,这些并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以项目为基础进行短期合作,既增加了个人收入,也降低了企业成本。然而,这一模式在展现其灵活性和高效性的同时,也隐含着法律风险,亟待予以引导和规范。

“共享员工”模式的兴起,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客观的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细分日益精准化,而传统的用工模式往往难以迅速匹配突发性、临时性任务要求。因此,“共享员工”以其灵活性和高效性,成为企业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种有效策略。同时,对于劳动者来说,这种模式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实现了专业技术价值的最大化。

但“共享员工”模式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由于“共享员工”不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他们的权益保护存在较大的隐患。在缺乏稳定劳动关系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劳动争议或工伤事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其次,企业可能通过“共享员工”模式来规避劳动法规定的相关义务,如“五险一金”的缴纳和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等,这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也破坏了税收的公平性原则。

对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共享员工”模式进行引导和规范。首先,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共享员工”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措施。例如,可以制定统一的第三方协议合同范本,规范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劳动者的社保缴纳和福利待遇得到落实。其次,建立健全“共享员工”平台,加强信息透明度和监管力度,防止企业利用这一模式进行不法行为。平台还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选择空间,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从社会文化层面推动对“共享员工”模式的正确认识。通过引导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这一新型用工模式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为其实施和发展创造健康的运行环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发展。

“共享员工”模式的实践,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既展现了其独特性,也揭示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风险。我们需要从法规政策、平台建设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引导和规范这一模式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高效性的优势,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王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