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守护天路的“格桑花”
行走在春天的课堂
盛世华章著新篇
为企业“满弦”开工保驾护航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3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世华章著新篇
——读《四十年,四十人——“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
 

创立于1981年的茅盾文学奖,迄今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给广大读者奉献了众多精品佳作。由著名学者梁鸿鹰编录的评论集《四十年,四十人——“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收入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80位评论人对40部获奖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带领我们走进意蕴精深的“茅奖”世界。

这些获奖之作,多数为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重要长篇,获奖作家无一例外都有着不俗的实力。包括:魏巍的《东方》、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等。以上所选著述,时间跨越40多个春秋,从改革开放到现代化建设时期,全书思想深邃,题材广泛。书中,众多名家站在历史的节点,以其锐利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高度聚焦中国的宏阔现实,无论是在广阔的农村,还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无论是在火热的工厂,还是在大漠孤烟直的塞外边关,都有这些名家一路躬行的身影。他们一边感受,一边思考,正是得益于他们的用心刻录,才让我们看到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新形象。

作为一本文学评论集,探究作家的写作特色,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诠释文本的中心意旨,进而揭示这些宏篇巨制到底好在哪里,是全书所要阐发的重中之重。为此,编选者特意邀请了新老评论家重温获奖者的代表作品,以一老一新的组合,从不同视角解构这些文本的多重意蕴。所辑的评论文章普遍兼具中西视野,善于运用新研究方法,在文本细读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对今后文学评论的发展亦具有启发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一辈评论家,如吴秉杰、曾镇南等还曾承担过“茅奖”的组织或评选工作,这为广大读者准确理解“茅奖”作品的深意,发掘其文中的精神内涵提供了较为权威的解答。为了把“茅奖”作品评析得更加深入人心,书中还增设了亲朋评书环节,诚约部分“茅奖”作家的亲朋好友,如魏巍的友人韩瑞亭、姚雪垠之子姚海天等,共同参与赏鉴“茅奖”,这为广大读者更深一步地了解这些名家及其名作开启了新的品读范式。

《白鹿原》让我们对陕西大地走出来的现实主义作家陈忠实,以及他所刻画的白鹿原村两大家族之间的争斗故事有了透彻的认识。王蒙的《这边风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徐则臣的《北上》,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全书不落窠臼式的阐释,全面地反映了“茅奖”从第一届到第十届发展的历史过程,带领我们回顾重温了“茅奖”作家作品,成为长篇小说在新时期40年间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

□刘小兵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