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水果要勤换着颜色吃
三类情形建议不戴口罩
拥抱大自然有助恢复活力
高尿酸并非都是吃出来的
雪天出行安全指南
创新开展燃气安全交叉督查检查工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逢雪天,由于路面湿滑,到各大医院就诊的因摔倒造成骨折及外伤的患者就会增多,其中以儿童、老人、女性和骑车人士居多。针对雪天出行、锻炼和自救,为大家提供一份雪天出行安全指南:
雪天出行安全指南

 

雪天出行注意事项

雪天切记要走人行道以防摔伤 雪天行人要走人行道,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走,防止被侧滑的车碰到;走路速度不要太快,最好穿防滑鞋或旅游鞋,切勿穿硬塑料底鞋。如果突然摔倒,尽量不要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一旦摔倒发生骨折,切不可乱揉乱动,应用围巾、书本等工具固定好骨折部位,请求他人帮助,立即到附近医院治疗。

雪天骑车低速行驶勿抢行 雪天骑自行车、电动车上路后要低速行驶;不要在易结冰打滑的地砖上骑车;切勿与机动车抢道,防止被发生侧滑的机动车碰伤;在有较厚积雪或者有薄冰的路面,最好下车步行。

雪天出门谨防心脑血管病 专家介绍,气温越低,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病率越高。雪天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一定要戴好帽子、围巾和手套。下雪、化雪的时候天气格外寒冷,心脑血管病人应减少外出。

雪天锻炼尽量安排在下午 由于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峰期一般集中在上午6时至中午12时。因此,这一人群雪天要减少户外活动,即使锻炼也应在下午进行,并要注意添加衣服,经暖身活动身体发热后再适当减衣服。锻炼结束后立即加衣。

雪天行车注意事项

注意开灯 一般雪天能见度低,应该注意灯光的正确使用。一是开启雾灯、近光灯,帮助驾驶员瞭望前方情况,使驾驶员对前方情况看得清楚一些。二是开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示意车辆的存在,使前后行驶的车辆能够看到自己的具体位置及通行情况,方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持低速行驶 据专家介绍,冰雪路面的附着系数为0.1或0.2,这与干燥油路附着系数0.7或0.8差别很大。如果同样以90公里时速行驶,干燥油路刹车距离只需30多米,而冰雪路的刹车距离需要150多米。由于附着系数低,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汽车在冰雪路上行驶要降低速度。雪天能见度低,眼睛能够看见的距离近,车速须与视距成正比。能见度低于200米,车速应低于60公里;能见度低于100米,车速应低于40公里;能见度低于50米,车速应低于20公里,并驶出高速公路。

戴好有色眼镜 雪天行走高速公路,常有眩目的情况,戴上有色眼镜,注意适当的休息,可以防止眩目,也可以防止眼睛疲劳,有利于更好地瞭望前方情况。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急不躁,遇到突发情况沉着应对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了解天气状况 上高速公路前应了解最近的天气情况和沿途道路通行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行程。上高速公路后也要注意观察路面上可变情报板的提示,并按提醒安全行车。

【相关链接】

急救医生提示:

雪天行走“脚踏实地”

双手不要插兜

昨天,京城迎来今冬首场明显降雪,一片银装素裹。下雪天,户外地面湿滑,市民出行应时刻保持警惕。很多路面虽然没有积雪,但结了一层薄冰,这种情况最容易被忽视,也最易引起滑倒。本报记者专访北京急救中心通州急救中心站医生组长刘红伟,为您送出雪天安全提示。

雪天出行要“脚踏实地”

刘红伟建议,雪天出行要戴手套,穿保暖的衣服;裤子不可过长,避免踩到裤脚发生跌倒;袜子合脚,不穿滑脚的丝袜;鞋带要系紧且不可过长,以免踩到鞋带引起跌倒;需挑选合适的防滑鞋子。

下雪天出行时,最好预留更多的时间。每一步都要踩实,“脚踏实地”走路才不会滑倒。最好双脚呈外八字,小步前行,双手不要插兜。尤其是碰到不平的路面,更要放慢步伐。在下雪天,光线不足增加了滑倒的可能性。因此,要尽可能保证出行环境的光线充足,尽量避免在黑夜出行,必要时可以携带手电筒。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行动不便的人应尽量避免雪后出行,如需外出,尽量有家人陪同。此外,可以根据身体情况使用辅助器械,比如拐杖等。

刘红伟提示,雪天出行如不慎扭伤,应立即停止活动。脚踝扭伤要抬高伤处;冷敷受伤部位过了急性期再进行热敷;不要盲目按摩推拿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情;发生肿胀、疼痛剧烈及时拨打120到医院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

骨折常见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骨折。此外,也易造成软组织损伤,如肌腱拉伤、韧带扭伤等。摔伤后不要立即起身,如疼痛剧烈,应就近呼救求援,情况严重请及时就医。

气温骤降 防范冻伤

冻伤分为冻结性损伤与非冻结性损伤,主要表现有受冻部位皮肤出现损伤,皮肤苍白或青紫、冰凉、发硬,丧失知觉,严重者可能昏迷甚至心脏骤停。

冻疮常发生在身体血液循环较差的末梢部位,如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耳廓等。天气寒冷时,皮肤暴露处要多加保护。冻伤之后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患处的清洁卫生,尤其不要用手抓挠。

本报记者 宗晓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