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夜校热”折射出大众对公共文化资源需求的增长
“拜师结对”助力青年职工成长
点亮“微心愿” 传递工会的“心温暖”
对外卖后厨 要加大监管力度
陷阱
减少家庭用药浪费 源头治理是关键
让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

 

利用市场驱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建立了“非遗+公司+个人”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近年来,全县累计组织开展木雕、砖雕、剪纸、刺绣等非遗技能培训80余期,培训学员6000余人。入驻代州古城非遗展览中心的16个非遗工坊,为1500名脱贫群众提供岗位,人均增收4000元。(12月4日《人民日报》)

要让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以非遗工坊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不仅是文化传承,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各地要因地制宜,将非遗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将非遗融入现代乡村生活,把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非遗“活”起来,变成生产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鼓励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跨界合作,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农民群众学习非遗相关知识和技能,让更多人在生产实践中参与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搭建乡村技艺人才培育平台,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加入非遗行业。

非遗文化,记录着历史、反映社会生活,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各地方应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将更多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非遗的生产力和生命力,充分发挥非遗文化产业的多重功能价值,增强地区可持续发展活力,让非遗焕发新活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潘铎印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