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点十里绿道、打造三段画廊、启动重要防洪节点建设……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温榆河公园协调小组办公室获悉,北京温榆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获批,标志着温榆河公园二期重点水务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一旦温榆河、清河发生洪水,重建后的辛堡闸将发挥控泄作用,将洪水引入公园,启用公园的蓄滞功能,能极大地减轻下游城市副中心防洪压力。”北京市温榆河公园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温榆河是唯一一条发源于我市境内常年有水的河道,河长48.1千米,流域面积2480平方千米,占据了北运河在京流域面积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温榆河防洪治理对于北运河流域防洪减灾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规划,温榆河公园蓄滞洪区作为“通州堰”分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温榆河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即可启用,向公园蓄滞洪区分泄。而这一防洪调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二期辛堡闸等工程的建设,为北京城区最大蓄滞洪区顺利投用打通“最后关卡”。
“现状辛堡闸仅能满足日常挡水,二期工程将对辛堡闸进行原址拆除重建,使其具备精准控泄、调度水资源等复合型功能,可以实现对温榆河、清河洪水的统一调度。”北京市清河管理处温榆河公园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二期建成后,温榆河公园这座“蓄水池”最大滞蓄能力将达到1200万立方米,与下游北关分洪枢纽、温潮减河、宋庄蓄滞洪区三大枢纽联合调度,可实现洪水有效管控,保证城市副中心100年一遇洪水防洪安全。
温榆河公园二期最具生态话题感的,当属占地9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30%的“自然带”建设。自然带由温榆生态心、森林生态核、湿地生态核等共同组成,实行分类分级管控,着力提高环境的荒野和自然程度。
以即将开建的生态心为例,它的“生态小史”可谓熠熠生辉:它是中华秋沙鸭在北京乃至我国华北平原唯一已知越冬地,有30多种、数千只水鸟在此越冬,更是大鸨、东方白鹳、黄胸鹀等濒危物种的迁徙停歇地,还分布有马口鱼等旗舰鱼类,以及中华青鳉和中华鳑鲏等大量指示物种。
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面对如此难得的“生态宝地”,公园二期规划对其采取的策略是“保护优先,适度开放”,建设复层隔离保护区。“生态心规划为全封闭保护区域,仅有限度地针对科研或生态监测行为开放。”相关负责人介绍。
封闭保护的同时,如何让市民也能感受到亲近自然之乐呢?公园二期将为封闭区设置缓冲带,在外围利用辛堡闸、鲁疃闸等既有设施建设观鸟步道、观鸟眺台等,让人与自然相互嵌入,又互不扰动。
除上述建设外,温榆河公园二期还规划新建18条市政道路和3级慢行绿道,串连整个公园,形成151.8公里完整的绿道体系。这些绿道将按照“精野结合”理念进行生态修复,进一步为市民打造蓝绿交织的亲水休憩空间。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