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是什么?它是匠人代代相传的制作技艺,是寻常百姓生活里的器物,是舌尖上的美味,亦是历史流传下来的信仰。从青花瓷的烧制、手工皮影的刻制,到传统漆器的打磨、古建筑的修复……这些承载着千百年历史与情感的传统手艺,是中国人对绵延数千年文化的自信,浸润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近日,《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出版,从记忆、温度、新生三个板块细腻而舒展地介绍了21位手艺人和他们心手相传的传统技艺。细述并佐以超百幅高清全彩照片,直观又立体地呈现这些手工艺精雕细琢的过程,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极高的审美意趣和精神内涵。博古通今,彰显中国传统手艺大道至简并悟者至成的境界。
书中不乏行走于世间的质朴生活哲学。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在谈到做漆器时说:“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我父亲是给人照相的,我以前就帮他洗照片,看曝光的程度,是过度了,还是不够?这都要调整。我有时候就想,做任何事情,对‘度’把握不了,都是驾驭能力不够的表现……我觉得对于任何事物的把控,都是一样的。做漆器跟做人,真没区别。”
全书以坐在手艺人身边的叙述方式,生动细致地刻画他们筚路蓝缕的传承人生,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们千锤百炼的技艺,更能身临其境体察他们的心路历程。正因为这份恪守与传承,才赋予他们极有分量和厚度的称谓:守艺人。他们心无旁骛,平缓踏实,既是对手艺传承的态度,也是对待万物的平和尺度。
富阳的蔡月华是元书纸的第十九代传人,夫妇二人每天坚持4点起床,手工制作“元书纸”;毛笔制作大师李小平,每做好一支毛笔都要经过120道工序;“紫砂泰斗”顾景舟几年只做一把壶,他离世后,家中套缸里仍放着未完工的作品……诸如富阳纸、徽州漆器、木板年画、手工皮影、紫砂制壶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书中总能把我们带入手艺“现场”,让这些守艺人讲述代代相传的技艺与生存现实。
书中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图文并茂地让手艺传承人传达毕生实操经验,讲解他们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告知他们创作过程里的瞬间灵感。这是实地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带来的效果,使读者大涨见识。
透过这些手工艺器物,“观摩”这些能工巧匠手艺人,便可凸显和展示中国手工艺传统文化之智慧、博大和厚重。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记录,更是一次亲身见证,见证在时间之外,恪守与传承的守艺人如何用一生守护一门技艺。
□李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