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骨量减少,中老年人群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增加。专家提醒,中老年群体应重视骨密度筛查,定期体检,强肌健骨,提早防治。
肌肉酸痛、身高变矮、发生脆性骨折等是骨质疏松常见的临床表现。专家表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激素分泌水平降低,影响钙质吸收,导致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通常女性在50岁、男性在60岁后,易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不是突然发生的,要留意生活中的预警信号。“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腰背痛、驼背等症状,建议根据情况,及时到内分泌科、骨科、老年科等科室就诊。”专家介绍,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受到外伤,易发生骨折。脊柱、髋部、腕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部位,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发一系列病症。
专家建议,预防骨质疏松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识,补钙不等于治疗骨质疏松。提倡40岁以后开始做骨密度筛查,50岁以后每年至少做一次骨密度检测,及时了解骨骼健康状况,切忌盲目补钙,应遵医嘱,结合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此外,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均衡膳食营养,多吃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参加体育锻炼时要注意舒展关节,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建议有老人的家庭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包括地面平整防滑、安装扶手等,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增加居住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