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防范电信诈骗 捂紧您的钱袋子
梳子每周要洗一次
吃黄色食物让人更愉悦
老清嗓子可能是鼻炎
拒绝负重 关爱健康
“三专”工作法 助力“倍增追赶、合作发展”
换季时容易睡不好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范电信诈骗 捂紧您的钱袋子

 

轻点“红包”,余额进了骗子账户;登录网站,电子账号被盗……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手段,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客”,甚至有网友戏称,“走过最远的路,就是电信诈骗的套路”。今天是世界电信日,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如何提升自身防范意识,做好源头防范?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常见电信诈骗形式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有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能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常见电信诈骗形式有以下几种:

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人员以法院有传票、邮包内有毒品,涉嫌犯罪、洗黑钱等,以传唤、逮捕以及冻结受害人名下存款进行恐吓,以验资证明清白、提供安全账户进行验资,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诈骗人员指定的账户。

防范措施:公检法等部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通过电话、QQ、微信等社交软件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对资金进行审查的请一概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猜猜我是谁”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熟人,在电话中让你猜猜他是谁,当事主报出相识之人的姓名后即予承认,随即谎称近期将来看望事主,然后再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抓获需付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汇款。

防范措施:陌生电话不猜名字,详细确认陌生人的身份,试探性地提问有关问题,若要求汇款应向有关公安机关核实相关情况。

冒充亲友“汇钱救急”诈骗 接到所谓亲人或朋友的电话、短信,谎称其犯罪被抓、生病或车祸住院甚至遭绑架等,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

防范措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正确渠道核实人物身份、电话号码及事情真伪。

钓鱼网站诈骗 一是诈骗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你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事主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不翼而飞;二是诈骗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防范措施:要登录正确的、具有正规认证的网站进行购物,电脑安装安全防护卫士,定期进行木马查杀。

假借网络招工诈骗 短信内容为“高薪招聘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特别陪护”等,要求事主前往指定酒店面试。当事主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诈骗分子不露面,声称事主已通过面试,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的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开始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防范措施: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求职心理进行诈骗,要通过正规的渠道求职,切勿轻信网络,更不能轻易交付各类名义的费用。

防范电信诈骗“行为指南”

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信息,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验证码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记住这个号码:“96110”

如今,骗术不断迭代升级,科技化伪装让人真假难辨,很多诈骗行为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作为反电信诈骗专用号码,“96110”专门用于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如果市民群众接到“96110”反诈专线来电,意味着本人或家人可能正在遭受诈骗。请您务必接听“96110”来电,并根据电话中工作人员的询问,仔细回想自己是否与陌生人共享手机屏幕,是否向陌生人提供验证码或直接转账,增强防骗意识,避免上当受骗,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不受诈骗分子侵害。

温馨提醒:在“96110”通话过程中,公安机关不会向您提出转账要求,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号”让您汇款,更不会向您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如在反诈劝阻工作中产生疑问,可拨打所在辖区公安机关反诈值班电话,或前往就近派出所咨询。

“96110”在给受害者或易受骗群体去电时,来电显示为“96110”或官方认证名称。需要注意的是,“96110”仅用于反诈预警劝阻,而非报警电话,如果遭遇骗局,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对电信网络诈骗说“不”。(午综)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