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陪驾管理现“真空” 新兴行业急需监管跟上
“公交便民驿栈”让居民生活更便利
剿灭校园“培训贷”陷阱 需要综合施策
充气城堡被大风掀翻 再次敲响安全警钟
铁路客货运输两旺
“集体生日会”增强职工归属感
儿童智能手表 不能成为“坑娃”手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陪驾管理现“真空” 新兴行业急需监管跟上

 

面对汽车陪驾市场乱象,必须加强规范和监管,需要建立汽车陪驾服务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关部门应围绕行业规范发展,明确规定陪驾服务提供者应为法人,并在注册资金、场地、陪驾教练人数、责任保险等方面作出要求。

“本本族”技能遗忘、刚出驾校不敢开车、车况路况不熟练……陪驾服务应需出现,但陪驾行业没有单独的行业分类和培训资格证,存在个人兼职多、收费标准不统一等乱象。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陪驾行业既有驾校机构提供专门的课程服务,也有个人兼职从事。专业从事陪驾的人员多在不同机构平台挂靠接单,不同机构的收费标准差别较大,陪驾行业规范以机构规章制度或社会评价为主,整体缺少监管。(4月7日《工人日报》)

汽车陪驾并非新兴行业,十多年前就有一些驾校针对“本本族”推出陪驾业务。然而直至今日,陪驾行业仍未形成明确规范,从业者鱼龙混杂的状况也未得到根本改变。汽车陪驾行业乱象主要表现为:乱收费,低价招揽之后存在额外收费和变相收费;不专业,尤其是个人陪驾人员缺乏相关培训资格证;安全隐患大,有的用私家车并由私家车主充当陪驾教练,有的用改装车辆甚至是二手车或报废车辆充当教练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根本上而言,我国汽车陪驾市场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管,处于一个管理“真空”状态,陪驾行业基本处于无主管单位、无统一标准、无准入门槛的“三无”状态。正如业内人士表示,国家目前没有“汽车陪练”这一职业的培训标准和资格证,大多数提供陪练服务的人员仅持有驾照,因此很难确定教练究竟有无陪驾资质。同时,相关操作流程、费用标准等缺乏必要规范,使得陪驾服务从业者能力素质良莠不齐,经营者随意收费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不时出现。

汽车驾驶已从一项职业转变成一门生活技能,旺盛的客户需求使得驾驶技能培训及周边行业发展迅速。面对汽车陪驾市场乱象,必须加强规范和监管。一方面,需要建立汽车陪驾服务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关部门应围绕行业规范发展,明确规定陪驾服务提供者应为法人,并在注册资金、场地、陪驾教练人数、责任保险等方面作出要求;明确规定陪驾教练的任职资质,包括具备一定年限驾驶经验、无重大交通违法记录、品行良好等条件。

另一方面,需要尽快制定陪驾服务标准。交通主管部门应组织汽车陪练机构组建陪驾行业协会,指导协会制定陪驾服务行业标准,明确陪驾的车辆状态、陪练的服务项目,以及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收费标准等。从消费者和从业者切身利益出发,还需规范和明确的是,如何保障行车途中的安全?陪驾过程中如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违法,责任如何归属?应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在服务合同中对交通事故及交通违法等问题作出规范。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陪驾服务的监管,加大对私家车、改装车以及二手车、报废车陪驾服务的打击力度,包括挂靠正规驾校名下非法营运的“黑驾校教练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未取得驾驶证的学员自行找人上路陪练,应视为无证驾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私家车主及个人兼职从事陪驾服务,明知对方没有驾照还将车交给其驾驶,将受到吊销驾照和罚款的处罚。对于明显违反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陪练行为也要严厉打击。

还应看到,当前陪驾行业的监督以机构自律和社会评价为主,鉴于不少陪驾业务通过不同机构平台挂靠接单,除了制定陪驾人员资质标准、相关机构评级、消费者评价体系外,有必要在线上建立完善的用户评价机制和陪驾教练评分系统,畅通投诉渠道,倒逼行业规范发展。此外,消费者在选择陪驾服务时,应认真查看对方经营资质,尽量选择实力雄厚、陪驾口碑好的机构签订陪驾服务合同,并认真研究合同条款,明确各自权利义务。

□付彪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