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得到了整治,居民建议逐步落地,社区的道路变得干净宽敞,便民设施智能化、人性化……今年以来,朝阳区的多个“老”小区发生了新变化。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管庄乡管庄东里社区,有着较为集中的苏式居民楼群,采用苏联式建筑风格,也正因为建成的年代比较久远,小区的“疑难杂症”也越来越多。令人欣喜的是,该社区在去年年底启动了环境整治,为老小区增添了新活力。
环境整治过程中,社区共翻修小区内部15000平方米的沥青混凝土道路、16000平方米人行步道、粉刷楼梯间59291平方米、更换路灯138处、改造自行车棚3000平方米……
社区的改变,70岁的周阿姨如数家珍,“宽敞干净的柏油路、停放整齐的车辆、设施完善的健身广场和儿童乐园,还有多个用来给居民休息和议事的文化长廊,变化真是太大了!”
住在望京街道花家地西里三区的居民们也感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变化。
花家地西里三区是老旧小区,前身是南湖砖厂。小区内居民分为原农业人口、原砖厂工人、新住户和租户几类。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营造宜居社区氛围,社区针对居民意愿和诉求,解决居民生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去年,花家地西里三区正式开始动工,道路铺装换新,新增区内健身步道,提升改造核心休闲场地及社区基础绿地景观等。
如今,一走进小区大门,便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柏油路,北侧车辆频繁通过处增加三条沥青路。沿着柏油路直走,可以看到一块“花溪道”的牌子。沿途标有步道长度、休息驿站,满足多个年龄段居民运动健身需要。
为了不断推进环境改善,八里庄村以“幸福八里庄”党建品牌为抓手,大力整治存在的各项问题。经过一番环境整治,村貌为之一变,“敞亮、踏实”渐渐成为村民口中的“热词”。
整治过程中,八里庄村聚焦群众诉求,实施“雪亮工程”,完成村内上下水改造、重新铺装路面、加装街灯路灯、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建设小型消防站等,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安全清单”“幸福清单”。
如今,整洁靓丽的美食一条街,可供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活动广场,使用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多元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个“民心工程”在八里庄村落地开花。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