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对于降低传播风险、保持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口罩?该如何科学佩戴口罩?对此,北京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给出了权威解答。
问题一:在什么情景下需要佩戴口罩?
王全意:除接种疫苗外,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进入公共场所,不论是小区、单位、商场、超市,都要佩戴口罩。在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口罩。
在乘坐电梯、进入地下车库等密闭环境时,要规范佩戴口罩。尤其要提醒的是,即使电梯里没有同乘者,也应佩戴口罩。
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出门遛弯,到楼下超市买菜,到小区门口拿快递,都要注意戴好口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大大降低我们暴露于病毒的机会。
降低感染风险的3个重要因素是: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如果能同时做到这3点,感染病毒风险会显著降低。
问题二:如何科学佩戴口罩?
王全意:对于公众而言,如果没有特殊的职业需求,在一般的生活、工作场景下,医用外科口罩就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佩戴时,要通过颜色深浅、皱褶朝向、金属条位置分清内外上下。佩戴后,上下将皱褶拉开,保证口罩能够遮住口鼻和下巴。双手摁紧金属条,让口罩与面部更好地贴合,保持密闭性。
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有些人佩戴时有把口罩拉下来、露出鼻部的习惯,这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有些人喜欢把口罩挂在胳膊上,这还有可能造成口罩内面的污染。
问题三:除了规范佩戴口罩外,还有哪些日常习惯对于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十分重要?
王全意: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新冠肺炎除了通过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手卫生。外出回家后、触摸眼睛和口鼻前,要注意先洗手。
在照顾老人、儿童、病人前,也要做到先洗手,避免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
如果我们保持好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午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