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场美食的盛宴
邮差老梁
为爱前行
扎紧扎实市场领域疫情防控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邮差老梁

 

记忆深处,有一位老邮差,大家习惯称他老梁。

他20岁时,大家就这样叫,这是因为他面相老,又“早生华发”。那时,我9岁,少不更事,也盲目从众跟着叫他“老梁”。

老梁的皮肤黑里藏红,阳光一照,犹如一尊上釉的铜像。老梁没有宽度,却有高度,一米八几,两条鹭鸶腿细细长长,但有劲儿,与日复一日跋山涉水送邮件有关。上世纪60年代,“腿”就是邮差的交通工具,不论大雪纷飞还是暴雨如注,老梁都会按时送邮件,从不当缩头乌龟,公社、大队、学校、村庄,经常见到他行色匆匆的消瘦身影,一双大脚,一步一步丈量着邮路。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走起路来脚底生风,村里读过《水浒传》的文化人称他为“神行太保”。

老梁20几岁的小伙子,性情不野也不横,是个好好先生,没架子,并且幽默风趣。每次他一进学校大门,顿时热闹起来,老师和学生都潮水一般涌去,各个面带笑容,亲亲热热地争着喊“老梁”。老梁事先已经将邮件归类过,普通邮件交给老师,再由老师吩咐高年级的学生带回村,但像汇款单、包裹、挂号信之类的重要邮件,老梁铁定要亲力亲为,送到收件人手里。

老梁跟老师“交接”好之后,一挥手,蹽步趱行。这时,我们一群“小蟊贼”闹哄哄尾随其后,有调皮孩子诨叫:“老梁,老梁……”老梁非但不怒,反而回头黠笑,连连答道:“哎,哎……老娘在……”“梁”与“娘”在我们当地口音中发音相混——他就这么生拉硬拽占便宜,插科打诨乐翻天。“小蟊贼”追着笑着喊着,跟屁虫似地把老梁送出老远老远。从老师手里接到邮件的高年级同学追上我们,黑脸白眼、连吼带喝驱赶我们,说老梁是尽职尽责的好邮差,教我们要懂礼貌,尊敬人。我们虽然余味未尽,但又不敢违拗他们假装吓唬人的粗胳膊和大拳头,只好一步一回头地返回教室,像小牛一样反刍着那短暂的快乐。

有一年,那是老梁调离多年以后,我与他邂逅。我惊讶,这会儿的老梁真是“老梁”了,发丝又细又疏,斑白变成全白,身体黑瘦,像个活动的晾衣架。他蹬着一辆黛绿色自行车,车架两侧挂着鼓鼓囊囊印有“邮政”的帆布大包。多年习惯使然,我一声“老梁”脱口而出,没想到老梁还是那个“永久牌”脾性,满嘴俏皮话,他诙谐地说:“哎呀,扣上这么一个姓,白占了许多人便宜。”说后笑声朗朗。笑后,他一本正经地说:“现在不像过去,过去多是报纸、书信,现在快件、汇款单之类的多,这些都要及时送到主人手上。看到收件人高兴的样子,我就觉着自己老有所用,越这样觉着,腿上的劲儿就越大。”他突然想起,递给我一张汇款单。我高兴极了,正愁母亲的医药费,二弟从部队刚一汇出,老梁就在第一时间往我家送。我用感激的眼神注视着面前年近花甲的邮差老梁,不禁肃然起敬。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邮政服务门类和邮件投递量剧增,乡镇级邮递员的交通工具也与时俱进,从两条腿和自行车,一路进入了摩托车时代。然而,老梁却要与摩托车失之交臂了,因为他只剩一年就要退休了。支局领导考虑他辛苦奔波几十年,让他在最后一年退居“二线”,提前休息一下。可老梁倔,硬是向分局领导提出最后一个要求:驾驶摩托车再跑一年。领导很受感动,没理由拒绝一个老邮差的执着追求。老梁经过勤学苦练,愣是把摩托车玩得人车合一、得心应手。“出征”那天,老梁俨然一位勇士,头戴红头盔,身着藏青服,手握驱动柄,风驰电掣走上了已经走了几十年的邮路。

如今,老梁退休多年,他的身影在他工作了几十年的邮路上消失了,然而,他乐观幽默的性情、尽职尽责的精神,一直被熟悉他的人津津乐道,他是新中国的一位老邮差,也是新中国不同时期邮政事业发展的“活化石”。

□高申杰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